查看原文
其他

公安大学毕业,从警六年改行:有网友一次打赏千元

LBS
2024-09-06

警事

花边

小工具


来源 | 天津日报

王奎元,2015年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情报学系毕业,当过治安民警,干过刑警,2021年,他因身体原因离职,开始在网上发布小说。他印象最深的一次,突然收到一位读者1000元的打赏,“我都蒙了,他的赞赏给了我巨大的鼓励。”随着小说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可,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




前不久,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天津市作家协会、阅文集团共同主办了天津网络作家王奎元(奉义天涯)新作《警察陆令》研讨会。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社会意义入选“2023年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网络小说榜”,王奎元的从警经历也让他在同类作家中脱颖而出。


警察离职写刑侦小说 生活为他提供素材 


王奎元从小喜爱文学,上初中时,受《诛仙》《斗破苍穹》等玄幻仙侠小说的影响,自己在本子上写了很多小说。2015年,他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情报学系毕业,回到天津,当过治安民警,后来干过刑警。2021年,他因身体原因离职,到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同时在网上发布小说。


最早他考虑过写科幻题材,但是,对公安干警身份的深深留恋和自豪感,让他决定将重心放在警察题材上,希望通过小说展示警察工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在他看来,许多刑侦类小说的作者并没有当过警察,因此描写的细节不够真实,总是差了那么点味道,“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他们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公安干警的责任感、工作动力以及背后的情感和逻辑,这种缺失,可能导致他们的作品无法完全传达公安干警内心的真实感受。”


王奎元跟他们的差别就在于,“我可以提供更真实的案例,包括我身边的领导、师父和同事们的言行、性格、经历,展示更多动人的、值得称赞的警察故事。”


在写作过程中,王奎元遇到了很多挑战。“警察题材比较敏感,有些细节很难把握,可能会触碰到一些红线,很多人建议我放弃这一题材。”但他仍坚持下来,小说在网络上逐渐受到关注。


他印象最深的一次,突然收到一位读者1000元的打赏,“我都蒙了,他的赞赏给了我巨大的鼓励。”随着小说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可,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


“如果我的小说能帮大家更好地理解人生、理解人性,那就是有意义的。”在王奎元看来,无论写什么类型的小说,当警察的经历都会让他采取理性的方式,不仅体现在对情节逻辑的严谨布局上,也体现在对人物心理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上。他会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展开思考,这无疑加深了他的小说的感染力。


王奎元也是“知乎年度新知答主”,回答了很多法律问题,并把它们写到小说中,因此他的小说也有了普法意义。“在派出所工作时,我通过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复习过程中,看了很多有争议、有趣、奇特的案例,这些都为我提供了创作素材。小说要有趣,不能说教,小说中可以加入一些法律知识,但不能过多,以免让读者厌烦。”


结合派出所工作见闻 创作网络小说《警探长》


《警探长》是王奎元写的第一部小说。他说:“我写这部小说,以咱们河东区一个派出所为背景,也就是我当年工作过的地方,小说中许多人物的原型都来自我身边的同事。”


因为在那段时间发生了太多感人至深的事,他一直想把这些事记录下来。“比如我处理过一些家庭纠纷,您想,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警官,去帮老夫老妻解决家庭矛盾,那得多为难?因为我在这方面也没什么经验。可能工作时有那么一点儿尴尬,但写成故事,就有意思了。”而书中主角从派出所到刑警队的经历,与他自己的经历也是重叠的。故事中写到许多派出所的日常,比如民房里闯入穿山甲之类的小事,让人觉得这些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充满烟火气。


《警探长》中写到的一个细节,是王奎元在派出所工作时遇到的一件真人真事。有一天,他接到一起居民楼楼上漏水的警情之后,带着一名实习警员出警,上楼敲响房门。门开了,王奎元刚要进屋,眼角余光却捕捉到一个人影,手里竟拿着一把菜刀,眼神异样。“狭路相逢,我知道不能退,因为你一退,对方可能会马上往上扑,这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和身后的实习警员,同时还得向所里报告,请求增援。我用身体顶住门框,跟持刀者在狭窄的空间对峙。我身高1.94米、体重100公斤,可能对方也有所顾忌吧,最终放下了刀。事后我了解到,他患有精神病。这件事让我有了一个体会,对警察来说,危险总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出现了。”


他结合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将刑事案件线索穿插到常见的民事纠纷中,因此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都特别真实。“一个案子可能我会设很多伏笔,虽然有点儿复杂,但最终都能合理解释,串联起整条故事线。”他说。


谈到如何塑造角色,王奎元认为,要想让角色栩栩如生,吸引读者的眼球,就要勾勒出基础人设,通过他们的行为和互动,逐渐展露其个性。一旦人设确立,角色本身便会按照这一设定行事,无需作者过多干预。他特别注重对反派角色的刻画,认为一个真正有深度的反派,不是用几句简单的审问就能揭开他所有秘密的,他必然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做的每一件坏事,都有他的动机。


《警探长》引起了影视界的关注,已经卖出了影视版权,电视剧正在筹备中。王奎元说:“我对这部剧充满期待,希望能真实还原书中的世界观,展现公安干警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合情设置、细致描写 呈现真实有趣的世界


王奎元的最新小说《警察陆令》,讲述了心理学硕士陆令毕业后被分配到位于东北边境的一个乡镇派出所,成为基层民警,研究人格心理学的他总结出了一套独家理论,即人的社会思维的五个境界——天真烂漫、成熟老练、胸有丘壑、高深莫测、返璞归真。“无迹可循时攻心为上”是陆令的人生信条,他凭借对人心的精准把握,破获了一起起大案、要案。


王奎元读了大量相关书籍,但是他发现,实际应用起来,并不容易做到得心应手。例如,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不仅要有审讯技巧,还要考虑到复杂的社会问题。面对不肯招供的犯罪嫌疑人,优秀的刑警往往具备心理学专家的洞察力,他们可能没有心理学的学位,没读过那么多的专业书籍,但他们的经验往往更实用、更有效。这是他写小说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尽可能地把这种体会、这种感觉写到小说中。


写《警察陆令》,王奎元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处理那些复杂且难以驾驭的剧情,既要保持故事的逻辑,又要不失趣味性,需要反复构思,随时随地都在琢磨。他说:“写每一章,都会遇到很多困难,我的解决办法就是不断重读我写完的部分,一遍一遍地读,总能发现一些之前没注意到的细节,这些新发现往往会成为后续剧情的伏笔,为故事增添层次。我也会仔细构思案件的进展,一步步推敲,即便走错了路,写废了,也会暂存下来,不急着删除,因为这些看似错误的尝试,可能会在后续故事中发挥作用。”


构建完整的剧情线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需要作者对现实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警察陆令》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它通过合情合理的设置、细致入微的描写,成功地将现实与文学结合,呈现出一个真实有趣的世界。


王奎元说:“在这部小说中,没有超自然力量的介入,也没有突如其来的上帝视角让案子轻松告破,相反,我想强调的是符合逻辑的推理和调查,呈现公平正义的力量。”这种正能量的传递,使这部网络小说拥有了更多的现实意义。“生活中我们很难遇到那种逆天改命、一路平推的人生,更多的是平凡真实的琐碎和烦恼。”王奎元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扎扎实实地写现实生活中的警察故事,读者也在阅读中产生了共情。


现在王奎元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时刻关注着AI(人工智能)大模型等科技领域的进展。他认为,这些技术在未来的几年、几十年间将会对警察破案产生巨大影响。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写作,探索这些领域的变化。他从不自诩为作家,而是将自己视为一名作者,“既然选择了写作,我的目标自然是写出高质量的小说。我可能没有非凡的写作天赋,但仍会尽力将自己的想法和故事写出来,尽我所能,全力以赴。”


来源 | 天津日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LBS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