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伴公汀】特殊时刻的高规格会议,上海为何要向自己连发三问?

解放日报评论员 伴公汀 2022-03-21



市委全会提出了关于“人民城市”三个需要认真作答的“时代命题”:上海应该有什么样的追求?上海应该有什么样的胸襟?上海应该有什么样的底气?

三个命题,问到城市的精神深处。古往今来,伟大的城市之所以能够伟大、能够长盛不衰,最深层的因素是城市精神与品格的力量。这是“软实力”,也是城市外在形象、经济实力背后,更为持久而深沉的力量。

我们要建设的“人民城市”,在处理复杂而具体的建设治理任务同时,也须臾不能忘记彰显城市精神、城市品格、城市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时,就精心提炼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2018年出席首届进博会开幕式时,又高度概括并向全球热情推介了“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这22个字,嵌入了城市血脉,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气质、最重要的软实力。我们建设治理“人民城市”,也当以之为遵循,通过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共同弘扬、共同塑造,彰显中心城市应有的精神与品格、使命与担当。

上海应有的追求,就是要追求卓越、争当一流、勇立潮头。

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必定要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富于创造的实践要求,始终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始终领风气之先、领时代潮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上海奋力创造“新时代新奇迹”,并反复叮嘱上海要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难啃的骨头,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

在今天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中,我们需要愈加坚定这样的发展取向,不仅要将自己擅长的、熟悉的事做到最好,还要在更大程度上试人所未曾试、为人所未能为,在并不顺畅的发展环境中克难攻坚、“逆势上扬”,为全国乃至全球城市发展探索前路、树立标杆。

上海应有的胸襟,就是要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更好展现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气度。

总书记反复要求上海,要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四个放在”,跳出上海看上海、立足全国发展上海。这既是中心城市的使命所在,也是上海得以持续扩大开放扇面、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所在。

历史早已证明,这座城市不是靠“自给自足”“自娱自乐”发展起来的。兼收并蓄、开放包容,才会有活力;能够服务赋能更大范围,才算有实力。无论遭遇怎样的挑战,上海都不能忘记这样的身位,都必须坚持大格局、大胸怀、大气度——有了这些,这座城市才可能更好地汇聚人气、集聚人才、凝聚人心,才能让更多人在成就自己梦想的同时,造就一座美好甚至伟大的城市。

上海应有的底气,就是要对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满自信,对坚定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充满自信。

全会上有一个共识:我们要建设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是因袭传统的旧版,不是照搬他人的翻版,而是“在党领导下的人民城市建设的新版”。这个新版,需要充分学习借鉴吸收全球先进经验、文明成果,更要深深植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土壤之中,将我们的制度优势充分转化为治理效能。

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窗口,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全世界从这个窗口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看到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旺盛生命力,用这个窗口开拓“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中心城市,并不天然就是中心,而是要在源源不断的创新突破、开放包容、辐射影响、样板塑造中成为中心。上海的城市精神和品格,应当体现于城市方方面面的理念、思路、方法和实践,应当融汇于这座城市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载体,并成为一种最富影响力的“城市文化”。

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主体,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不一般的担当、实现不一般的作为,真正塑造好人民城市的“形”与“魂”。


本文刊于6月28日《解放日报》,原题为《以实践回答好三个“时代命题”——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④》


本文来源:上观新闻


伴读公事、伴君行事。

伴公汀是一个时政记者部落。我们拥有一批熟识的官员、基层公务员和专家朋友。从时事政情、政策发布,到公务人员关心的话题和爱好,都可能写进我们给你的“伴公汀专报”。


搜索微信公众号“伴公汀”,或加微信号“jiefangshizheng”就能找到我们。欢迎关注,欢迎转发,欢迎点赞,欢迎吐槽,更期待你的参与。来稿请投:shxw@jfdaily.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