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颜宁提出的“科研无忧”机制,为何值得期待? | 新京报快评

熊丙奇 新京报评论 2023-05-24

打造“科研无忧”新机制,关键在于要建立科研信任机制。

▲资料图。图/新华社


文 | 熊丙奇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深圳医学科学院(筹)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在大湾区科学论坛上表示,深圳医学科学院的目标是要打通研究与临床,打通“科”与“医”。作为一个新型研究机构,希望在各个方面有所探索,打造出“科研无忧”的新机制。


打造“科研无忧”新机制,就是给科研人员创造全力投入研究的科研环境,不要在申请经费、使用经费、打造成果上耗费不必要的精力,只顾做自己感兴趣的科研。


而打造这样的新机制,关键在于要建立科研信任机制。政府部门、企业以及社会公众,要相信科研人员,要通过建立专业共同体,关注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与科研实际贡献,提升科研人员的学术尊严与学术荣誉感。


如颜宁提到的无论是经费来源还是经费使用,她都想探索一些灵活机制,并与国家现在大的科研经费使用的方向一致,也就是信任科学家,尽量避免条条框框,真正地让科研人员的精力用在创新和科技强国上。


经费上的“科研无忧”,就是把科研经费的使用自主权交给科研人员,科研活动需要在哪些方面花钱,就把钱用到哪些方面。以此解决长期以来困惑科研人员的科研经费使用难题。


一直以来,不少科研人员在申请科研立项时,就被要求预估科研成果,并确定经费支出。可问题是,科研活动没有开展,怎么就能预估取得怎样的成果?


为开展科研,有的科研人员就想方设法“折腾”经费。近年来,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管理的吐槽很多。对此,不少专家提出,在科研经费的配置上,要减少竞争性科研经费,增加非竞争性科研经费,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要给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可行的方式,就是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


但对于科研经费包干制,也有不同意见,尤其是社会舆论,担心给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后,会导致经费被挥霍、挪用。近年来发生在科研领域的贪腐案,令大家对科研人员不放心,这是需要理性对待的。


需看到,给科研人员经费使用自主权,这是信任科研人员,而这种信任机制,会激发科研人员的活力,并提升科研人员的学术尊严意识和学术荣誉感。这是促进科研人员做有价值科研的重要内驱力。


而且,信任科研人员,给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并非没有监督、约束机制。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一方面要求科研经费支出公开、透明,除涉及机密之外的科研经费使用信息,都应公开,以接受监督;另一方面则可建立科研同行评价机制,以学术标准评价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与科研贡献,引导科研人员把精力用到科研之中,避免科研中的急功近利。


当前,对科研人员的评价还是结果性评价,科研还缺乏宽容失败的氛围,于是,大部分科研人员开展的研究,都是“共识性”研究,即得到普遍支持的研究,而“非共识”、高风险研究,则很难进行。这也会影响取得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不过,要鼓励科研人员开展高风险研究,除了需要经费支持外,还必须有相应的评价体系支撑,让科研人员摆脱急于发论文、急于申报奖项的急功近利,追求真正有价值的科研突破。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陈荻雁


推荐阅读:
查处长沙自建房倒塌事故,补强基层安全治理 | 新京报社论
连续两年半夜敲墙报复邻居,不仅缺德还违法 | 新京报快评
取环有没有遇“医托”,这事有必要说清楚 | 新京报快评
自闭症大学生找到工作,是一个好的开始 | 新京报快评
赖网约车28小时被行拘,法律对这样的乘客也有办法 | 新京报快评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