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小学语数 2021-04-29


               

  圆柱和圆锥

一、圆柱

1、圆柱的形成:

圆柱是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  

圆柱也可以由长方形卷曲而得到。(两种方式:1.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宽为高;2.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长为高。其中,第一种方式得到的圆柱体体积较大。

 

2、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他们的数值是相等……

 

3、圆柱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  :圆柱有无数条高

 

4、圆柱的切割:

①横切:切面是圆,表面积增加2倍底面积,

   即S 增 =2πr² 

②竖切(过直径):切面是长方形(如果h=2R,切面为正方形),该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高,宽是圆柱的底面直径,表面积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即S=4rh  

 

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①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长方形,如果h=2πr,展开图形为正方形

②不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或不规则图形

③无论怎么展开都得不到梯形


6、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

 底面积:S底=πr²       

 底面周长:C底=πd=2πr            

    侧面积 :S侧=2πrh     

    表面积 :S表=2S底+S侧=2πr²+2πrh              

    体积 :V柱=πr²h  

考试常见题型:

①已知圆柱的底面积和高,

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周长

 

②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

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③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体积,

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高,底面积

 

④已知圆柱的底面面积和高,

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

  

⑤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高,  

求圆柱的底面半径,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以上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通常是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无盖水桶的表面积 =侧面积+一个底面积

油桶的表面积 =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烟囱通风管的表面积=侧面积


只求侧面积:

灯罩、排水管、漆柱、通风管、压路机、

卫生纸中轴、薯片盒包装


侧面积+一个底面积:玻璃杯、水桶、笔筒、帽子、游泳池

侧面积+两个底面积:油桶、米桶、罐桶类

 

二、圆锥

1、圆柱的形成:

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

圆锥也可以由扇形卷曲而得到

 

2、圆锥的高是两个顶点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与圆柱不同,圆锥只有一条高。

 

3、圆锥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锥的底面一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 :圆锥有一条高。

 

 

4、圆柱的切割:

①横切:切面是圆  

②竖切(过顶点和直径直径):切面是等腰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的高是圆锥的高,底是圆锥的底面直径,面积增加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即S增=2rh

 

5、圆锥的相关计算公式:



考试常见题型:

①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求体积,底面周长

②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锥的体积,底面积

③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体积,求圆锥的高,底面积

以上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通常是求出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三、圆柱和圆锥的关系

1、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2、圆柱与圆锥等底等体积,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3、圆柱与圆锥等高等体积,圆锥的底面积(注意:是底面积而不是底面半径)是圆柱的3倍。  

题型总结

①直接利用公式:

分析清楚求的的是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体积

分析清楚半径变化导致底面周长、侧面积、底面积、体积的变化     

分析清楚两个圆柱(或两个圆锥)半径、底面积、底面周长、侧面积、表面积、体积之比  

 

②圆柱与圆锥关系的转换:包括削成最大体积的问题(正方体,长方体与圆柱圆锥之间)

 

③横截面的问题

 

④浸水体积问题:(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品的体积,等于盛水容积的底面积乘以上升的高度)容积是圆柱或长方体,正方体

 

四、典型题:

7、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柱的高是2厘米,圆锥的高是(    )厘米。

     

     h=6           S锥底=12


8、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圆柱的底面积是4平方分米,圆锥的底面积是(   )平方分米。

9、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体积的比是16。如果圆锥的高是3.6厘米,圆柱的高是(    )厘米,如果圆柱的高是3.6厘米,圆锥的高是(      )厘米。

 


                四 比例

1、比的意义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是比号,读作。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3)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4)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5)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6)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5、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6、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7、比和比例的区别

1)比表示两个量相除的关系,它有两项(即前、后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它有四项(即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2)比有基本性质,它是化简比的依据;比例也有基本性质,它是解比例的依据。

9、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10、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

关键是看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就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11、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12、比例尺的分类

1)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2)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14、应用比例尺画图的步骤:

1)写出图的名称、         

2)确定比例尺;

3)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4)画图(画出单位长度)

5)标出实际距离,写清地点名称

6)标出比例尺

 

15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16用比例解决问题:

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正确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

 

 

18、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可以求比例尺。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可以求实际距离。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可以求图上距离。计算时图距和实距单位必须统一。

 

19、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成反比例?

答: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天数=播种的总公顷数

 已知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就是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的积是一定的,所以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

 

自行车里的数学:

前齿轮转数×前齿轮齿数=后齿轮转数×后齿轮齿数

蹬一圈走的路程=车轮周长×(蹬一圈,后轮转动的圈数)

蹬一圈走的路程=车轮周长×(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

48:28≈1.71  48:24=2     48:20=2.4  48:18≈2.67  48:16=3   48:14≈3.43 

40:28≈1.43  40:24≈1.67  40:20=2   40:18≈2.22  40:16=2.5  40:14≈2.86

前、后齿轮齿数相差大的,比值就大,这种组合走的就远,因而车速快,但骑车人较费力

前、后齿轮齿数相差小的,比值就小,这种组合走的就近,因而车速慢,但骑车人较省力

自行车跑的快慢与两个条件有关:1、前后齿轮齿数的比值。2、车轮的大小(合理)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1、鸽巣原理是一个重要而又基本的组合原理,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①什么是鸽巣原理, 先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入手, 把3个苹果放在2个盒子里, 共有四种不同的放法, 如下表

放法

盒子1

盒子2

1

3

0

2

2

1

3

1

2

4

0

3

无论哪一种放法, 都可以说“必有一个盒子放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 这个结论是在“任意放法”的情况下, 得出的一个“必然结果”。

类似的, 如果有5只鸽子飞进四个鸽笼里, 那么一定有一个鸽笼飞进了2只或2只以上的鸽子

如果有6封信, 任意投入5个信箱里, 那么一定有一个信箱至少有2封信

我们把这些例子中的“苹果”、“鸽子”、“信”看作一种物体,把“盒子”、“鸽笼”、“信箱”看作鸽巣, 可以得到鸽巣原理最简单的表达形式

②利用公式进行解题: 

 物体个数÷鸽巣个数=商……余数

  至少个数=商+1

2、摸2个同色球计算方法。

①要保证摸出两个同色的球,摸出的球的数量至少要比颜色数多1。

    物体数=颜色数×(至少数-1)+1

②极端思想: 用最不利的摸法先摸出两个不同颜色的球,再无论摸出一个什么颜色的球,都能保证一定有两个球是同色的。

③公式:  两种颜色:2+1=3(个)

三种颜色:3+1=4(个)

四种颜色:4+1=5(个)

 

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 :

25×4=100     125×8=1000


同级运算中,第一个数不能动,后面的数可以带着符号搬家

同级运算中,第一个数不能动,后面的数可以带着符号搬家

解方程方法一:消项(如果消+3,方程两边就同时-3 ;如果消×3,方程两边就同时÷3)

1:把方程里的“括号”全部去掉,两种去括号的方法任选其一  

2:如果两边都有 几 , 要先消去其中一边的 几  

(如果有“-几”,就把“-几”消去,如果没有“-几”,就把较小的消去掉)

3:消去 “-几”,  消去“÷”  

4:把这边的数字全部消掉,先消“+”    再消“÷”    最后消“×”

(注意:无论解到哪一步,数字+几  都要写成  几+数字)   

 

解方程方法二:移项(+3移到另一边就变成-3,×3移到另一边就变成÷3)  

1:把方程里的“括号”全部去掉,两种去括号的方法任选其一  

2:如果两边都有 几 ,就把其中一边的 几 移到另一边

(如果有“”,就把“”移到另一边。如果没有“”,就把较小的移到另一边)

3:把“”移到另一边,把 “÷”移到另一边”

4:把这边的数字全部移到另一边,先移“+”    再移“÷”    最后移“×”

(注意:无论解到哪一步,数字+几  都要写成  几+数字)


长度单位换算                        

 km    m     dm    cm     mm 

1千米=1000  1=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km²    m²    dm²    cm²    mm²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积单位换算                

 L    mL    m³    dm³    cm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1000毫升           

1立方米=1000         

   1立方分米=1         

   1立方厘米=1毫升 

   

质量单位换算                    

 t    kɡ    ɡ

1=1000 千克   1千克=1000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10          1=10       1=100   

 

时间单位换算                     

h    min    s

1世纪=100  1=12  

大月(31):1\3\5\7\8\10\12  

小月(30)的有:4\6\9\11 

平年228, 闰年229  

平年全年365, 闰年全年366 

1=24小时   1=60  

1=60   1=360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