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百优榜”是如何炼成的?

江苏高教 2021-05-01
在“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百优榜”正式发布之前,现将“百优榜”评价原则及指标体系分享给大家,公众号将于本周五(1月25日)公布“百优榜”名单,敬请期待。




一、评价原则



1.以本为本


  “双一流”建设高校并不一定有一流的本科教育。为突出“双一流”建设中的一流本科教育的地位,本次评价围绕本科教育工作构建指标体系,体现“以本为本”的评价原则与导向。


2.四个回归

  “四个回归”是高等教育根本使命的强基固本。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贯彻“四个回归”原则,强调学生要专心读书学习,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学校要倾心人才培养,高等教育要倾力实现教育报国。


3.质量导向

    推进内涵式发展,必须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一流大学建设的首要指标。既要关注本科教育的基础性质量要素,也强调一流大学的特色性质量要素。


4.公平客观

  中西部高校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评价中要适当体现对相关高校毕业生扎根中西部、服务当地发展的倾斜。同时,严格遵循客观、透明原则,相关数据全部采取公开、权威数据来源,保证评价工作的科学性。



二、指标体系



根据以上评价原则,课题组从投入、过程和结果三个维度,构建了涵盖本科教育工作各个环节的相对完整的指标体系,具体包括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见表1),进而对“双一流”建设高校进行排名,取综合得分前100所高校进入“百优榜”:前10名为A++类高校,第11-30名为A+类高校,第31-50名为A类高校,51名及之后的为A-类高校。这种分级与我国1240余所本科高校的前1%、2%、5%、10%的数量可大致对应起来。


1.教育投入


(1)生源质量,采取标准化的高考成绩作为衡量指标;

(2)教师素质,以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来反映;

(3)教学投入,关注学校是否将一流的师资配备到本科教育上,是否将资源和经费首先配备到本科教育上。


2.教育过程


  课题组提炼6个衡量一流本科教育过程的二级指标,具体包括:教科融合、通识教育、教学改革、学生选择、创新创业、国际化。这6个二级指标和相应的三级指标旨在引导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投入,强化创新创业,彰显国际竞争力。


3.教育结果


从升学、就业和社会评价维度选择指标,具体包括:

(1)发展深造,较高的升学深造比例是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特征;

(2)就业质量,劳动力市场表现是检验毕业生质量的重要维度;

(3)社会声誉,社会声誉是社会公众对一所高校教育质量的认可程度。


(点开看大图)

注:课题组构建的涵盖13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教育质量评价数据库(不含中国科学院大学和3所军事类院校)


END

                                             

购刊指南

公众号主菜单“关注我们-微书坊”


投稿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133号A楼《江苏高教》编辑部

邮编:21003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