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园新星(167期)|李辰宇:发展和旅行的最佳方式,都是坚定地漫步向遥远的未知

高校科幻 高校科幻 2023-08-26


发展和旅行的最佳方式,都是坚定地漫步向遥远的未知





李辰宇


潜藏在苏州大学的低调行事者,刚决定动笔两年的写作爱好者,目前尚水平有限的划水拖更者,想出了一个很有趣的笔名但还没机会使用的无甚表现者。曾在校内比赛中摸到几个奖项,也有幸获得第三届“星火杯”优秀奖,但总体而言自己还需多加锻炼。如果大家想知道的话,我也可以悄声说出我的本名:李辰宇。


采 访 实 录
高校科幻: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科幻的?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科幻作品?李辰宇:说起接触,还要归功于学校教育。小时候学校鼓励学生阅读课外图书,有一个推荐书单。其中就有我接触到的第一个科幻作品: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本着看就看完的精神,我接着看完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再往后就是各种上学看小说,回家看电影,偷闲打游戏的时间了。要论印象深刻的作品,长篇里还得是《三体》,在没什么乐趣的高中生活里,我把三部《三体》看了十几遍,属实是印象极其深刻了。另外还有经典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以及不太“硬”的《莫失莫忘》之类的科幻小说。其他长篇的话,说来惭愧,因为本人“看就看完”的精神,因此对于《银河帝国》这样篇幅宏大的作品,我就难以分出足够时间精力。所以,相较之下,我更常看短篇的科幻小说,短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冷酷的方程式》和《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至于科幻电影,大概要数《云图》、《星际穿越》、《盗梦空间》还有今敏大师的《红辣椒》了。再要加上短片动画游戏什么的就还有《齐马蓝》、《命运石之门》之类的实在是不一而足,就不多列举了。高校科幻:您是什么时候开始科幻创作的?第一次创作有无特殊的契机?李辰宇:所谓什么时候开始,那作为一个平平无奇的学生,我只能是在高考后开始了。高中那样每天被考试和作业淹没的日子上哪儿谈什么创什么作呢?考完的假期才有了写点儿东西的时间。至于契机,大概不存在那种东西。我算是起点很低的那类人,高中生经常是自命不凡的,我就一直认为是应试评分低估了我。但等到真的下笔开始写了之后,我才知道我高中作文均分30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现在再看前些年写的东西……只能说是惨不忍睹到我不愿意称其为“作品”。经过多次“自我折磨”之后,我也逐渐明确了一点:我属于纯纯的菜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没办法写出什么佳作,因此我不应该想着写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应该想着如何去学习和提升自己。同理,我也不好说哪个是我第一篇科幻作品,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科幻创作的。我现在宁愿是把原来写的全部看作练笔。必须要说的话,就是那些我拿来参赛的作品吧。毕竟它们是经历了从被写到被看,完整地履行了作为文章的“职责”的啊。高校科幻:您是怎么知道星火杯征文比赛的?李辰宇:说来也简单。我一个朋友是某校文学社的成员,我们日常互相把对方当做“记事本”。他会把他们社团里的活动发给我,其中就有星火杯的征文公告。我虽然以前也参加过一些征文活动,但基本局限于校级。而且我对科幻主题比较感兴趣,也想大概试一下自己的水平,就试着参加了一下。高校科幻:您的星火杯获奖作品《龛》是一个探讨宗教与信仰的密室悬疑故事,您是从何处获得的灵感,又是怎样构思这个故事的?李辰宇:诚实的说,我认为我这篇的构思是很有问题的。最开始我是先想到了一个科幻核心:可以催化思维的催化剂。然后我才开始思考如何围绕其展开故事冲突。有关思想的最具戏剧性的冲突我能想到的便是宗教和信仰。恰好当时也受到其他作品的影响,想试着用某种象征性的手法展现宗教冲突。可显然这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故事冲突和科幻要素是分别单独想出再揉到一起去的,最终看起来它们完全在两个频道,小说情节割裂感严重。同时自己给了太多设定却又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按插进文中。导致小说有很多地方解释不清,让人云里雾里。一年后回头再看,我想更多的还是要吸取教训吧。在科幻小说中还是要注意科幻要素和情节矛盾间的联系,还有短篇小说不宜设定太宏大的背景。当然说起来容易,写起来就难了,我认为我还是需要更多的练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吧。高校科幻:您所学的专业是什么?专业知识对科幻创作有帮助吗?李辰宇:轻化工程,单看这个名字可能不好理解。其实说白了就是化工专业,属于生化环材中的一员。大学理工科嘛,总是会教很多前沿的新科技,对科幻写作当然是很有帮助的。例如这个什么《龛》,就是在学催化剂的时候忽然想到的。不过相较于那些纯粹的理科,作为工科的我们总是会注意技术是否可行,一项技术面世会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我在写作时也常会注意这一点,会更多的思考文中的科幻点会给小说中的背景设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尽可能保证小说内容和未写出的背景合理经得起推敲。其实就目前来看这可能不算什么好事。现在我经常是想得太多,写的太少,有时只有自己清楚情节的具体走向,甚至时间一长自己都忘了自己背景设定的是什么。不过我看那些优秀的科幻小说,往往细节处也都是经得起推敲,背景设定也十分完善的。所以我想我现在会面临这样的困境大概还是自己能力不足的缘故。我大概是绕了远路。不过我还是非常认同某位骑手所言的“最短的捷径就是绕远路”的说法的。只是要看我能不能继续坚定地走下去吧。高校科幻:您担任了第四届星火杯征文的复审评委,对参赛者有什么创作建议?李辰宇:我负责的是超短篇赛道的复审。我很想说的是,科幻小说的要点在于科幻,但根本上要是小说。我在审稿的时候经常会为参赛者的想象力感到惊讶。我见到了许多有趣味、有逻辑、有深度的科幻创想。但是很遗憾的是很多科幻创想优秀的作品最后都没能得到较高的评分。因为作者并没能很好地把想法编排成一个故事。截至目前,我已经起码在4篇作品里看到了这样的问题。它们开篇的科幻想象非常有吸引力,很能调动读者的兴趣,但读到最后我却是大失所望。它们有的情节过分平庸,有的结尾强行收束,有的叙事杂乱无章,有的科幻想法和故事内容无甚联系。无论如何,科幻小说也是小说的一种,科幻小说也必须具备小说应有的要素。可我看到很多作者像是突然想到了一个点子,然后随意地拉出一些情节包装起来。最后发现在字数限制内讲不完故事,就用无关的展望或过分的跳跃草草收尾。我是认为,参赛者们想要取得好成绩,还是要着重于情节上的编排叙述。无论怎样天马行空的想象,没有优良的叙事作为支撑,都是难以获得中上的评分的。高校科幻:您的创作更多是固定时段还是灵感驱动?有哪些因素塑造了您的创作习惯?李辰宇:虽然很想自诩为捕捉灵感的潇洒型写手,但就经验来看,如果我想等待灵感的话,我大概一个月都写不出俩字儿来。所以我还是了选择给自己定时定量下任务的模式。当然一般来说我对自己都是“相当仁慈”的,也就是抽一些空闲的时间来写一写,不会像笛福一样每天几小时地肝。如果遇到考试、实验或者别的什么事情也会干脆地咕咕。还好我也是个闲人,还是能写了一定篇幅出来的。当然写作肯定是需要灵感的,在新起一篇的时候我也会停下来几天慢慢思考,大概理清楚思路。说来可以称得上是习惯的东西,也就是我会在写完一段暂歇的时候就把下一段的内容想好,以防我“难得”想写的时候会不知道写什么。我觉得如果写作是要在规定时间内,无视个人心情和意愿下去做的话也就和工作无异了。所以我这样的习惯甚至可以说是出于“对工作的厌恶”,嘛,或者一言蔽之就是“懒”吧。高校科幻:在创作及学业中,您是如何面对拖延症或瓶颈期的?李辰宇:其实吧,我虽然很随性,但还是很少拖延的,我一贯是在前四分之一的时段完成四分之三的任务,剩下四分之一在四分之三的时间里慢慢磨。不过对于写长篇之类的跨度大的任务,我一般会迫使自己养成习惯。就比如说在这个假期里,我尽可能每天都写一定量,有事情就想办法第二天补足。现在每天早上起来就想着要写,一天不写浑身难受。也是因为前面提到的我的写作方式,我很少会遇到什么瓶颈。偶尔想不出怎么设计剧情或者提不起兴趣的时候,我一般会选择看下电影,看下小说,现在甚至可以是审核一下稿件。阅读别人的作品时自然也会辨析哪些写法是我可以学习的,哪些内容是我不尽同意的。这样在观看和阅读的途中也会让自己的思路逐渐明晰,知道该如何调整写出下一笔。高校科幻:长篇和短篇创作,在您看来还有哪些创作方式上的不同?您有哪些可以分享的创作经验?李辰宇:我个人而言,如果要写短篇的话,我会优先去找一个灵感,这个灵感可以是新奇的观点、曲折的剧情、有吸引力的人物、甚至是一句很有格调的台词,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点进行思考,组成一个蚕茧一样紧密包裹的结构。但长篇就不太一样,在长篇中我则会优先去找一条小说的逻辑,然后沿着这条逻辑线,编织成一个足以支撑起全部故事的世界观。另外,为了防止所谓“烂尾”的出现,我会尽早地确定下故事的结尾。简单来说,我认为短篇在于向读者呈现一个精致的核心,而长篇在于向读者展示一个自洽的世界。其实我自己是觉得,写长篇要比短篇要简单。短篇要想办法在有限的篇幅里写的出精彩又合乎逻辑的故事,而长篇就没有字数的顾虑,慢慢推进慢慢补设定都可以。当然还是要注意剧情的基本逻辑立足点间没有矛盾才行。高校科幻:您未来会继续科幻创作吗?有无大体的创作计划?李辰宇:我觉得,会动笔写东西的人大概在心里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鸿篇巨制”。至少我是这样,心里有一本自己想写的长篇故事。不过凭我现在的能力,写出来的也大概达不到预期的水平。也就和我前面说的一样,我现在“等级”还是太低。还需要多写,多码字,多刷刷级。现阶段的话,手上还有一个私人权限的”长篇副本”,大概还够刷个一年多。同时有活动了就做一下“活动短篇”,作为阶段性的”能力测评”。然后长此以往大概刷个十年多,我应该就可以开始写我一直心心念念的那个故事了吧。目前来说,我认为我是有意愿且有能力一直写下去的。当然社会复杂多变,谁也不能预测未来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可能会有一些事情会拖慢我的脚步,但我想除非有什么晴天霹雳,我还是会尽力写下去的。高校科幻:您对未来的人生规划是怎样的?有考虑从事科研吗?李辰宇:安稳地上学,尽量去考个研延长在校时间,毕业了出来找个地方上班……我的人生里可没有什么宏图大略。想象的故事已经足够精彩,我不需要再追寻别的什么新鲜刺激。不可否认,我一直以来都对科研工作抱有一些期待,在学校里也主动参与了一些创新活动。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应该不适宜做什么科研工作。我虽然能耐住性子端着烧杯反复实验,但成果汇报之类的我却完全驾驭不来。我的行事也很难称得上严谨,屡次凭一己之力拖慢了整个科研组的进度。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我完全无法忍受论文的写作,对我来说找资料写论文完全是一种折磨。这直接击碎了我未来从事科研的可能。所以我觉得,毕业后还是出来找地方上班更接近我想要的生活。高校科幻:除了文学创作,您平时还有什么兴趣爱好?李辰宇:最主要的兴趣爱好,当属是标准的看电影打游戏了,以及尝试各种各样的运动项目。相对于专于某项事情,我还是比较喜欢追求新鲜。放松娱乐上也比较随性,不喜欢刻意追逐什么,都是随心所欲。看电影从科幻到悬疑到喜剧到传记,玩游戏从策略到射击到动作到种田,做运动从乒乓到台球到射箭到搏击。我无所不试,当然相应的也是“哪儿都不精”。不过对我而言无论什么兴趣爱好,都是有益且快乐就完事儿了。而且绕回来说,广泛地体验不同事物也有助于收集写作素材嘛。高校科幻:采访的最后,您对科幻迷朋友们还有什么想说的话?李辰宇:我个人是认为,目前我国的科幻类作品质量和数量都称不上喜人。称得上有影响力的作品还要回溯到《流浪地球》、《三体》。这或许也和大众偏好相关,我感觉现在国内热爱科幻的人还是占比比较少的。当然,我希望我国科幻能发扬光大,未来推出能和《星际穿越》、《黑客帝国》分庭抗礼的作品。不过现在想这些还是太“科幻”了一点。我们还需要耐下性子,把基础扎实地打下来。对于同样热爱着科幻的人们,我想说我还是希望大家也能多支持一下。具体来说大家可以多去观赏并客观评价国产的科幻影片,有观众们的精神及物质上的支持创作者们才会更有动力。同时我也希望大家可以多关注甚至参与星火杯这样的科幻征文比赛,把自己的想法展现给大家。互相批评学习才能更好地进步。借用一句村上春树的话:“如果你也想创作科幻,那么欢迎站到擂台上来。”

采访 | 赵晓宇
文字编辑 | 赵晓宇
排版 | 柯珂
审核 | 王俞萱


 往期新星专访 
点击作者名字即可前往

齐然

科幻是一种美妙的超越创造


左左薇拉
站在逻辑的花园,去往白日发梦的小径


歌连

同世界上伟大的东西擦肩而过

少侠且慢,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