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谭楚子:50集电视剧连续剧《金瓶梅》剧本创作后记

谭楚子 金学界 2022-11-26



 


《金瓶梅》、《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在其成书传播的明代并称“四大奇书”,其中《金瓶梅》雄踞榜首,清初获称“天下第一奇书”。

然而自问世那一刻起,这部奇书即遭官家封禁,因为人们无法看到,于是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

如何称奇?为何被禁?

有一句套话说得不错,形象大于思想——如果将这部奇书加禁书拍成电视连续剧搬上荧屏,那将会是一幕怎样的光景?

人们观之又将会是怎样的人言言殊?

此一种冲动驱使着我焚膏继晷、复日以继夜……

今天藉此机会,我非常想和诸位分享一下关于这部剧作创作时的体会和感受。




一、创作前的准备





1.


2010年下半年,接吴敢师以学会名义下达的任务后,至2012年年初,用约一年半时间,在Computer上建立的Word文档中把《金瓶梅》(刘辉吴敢辑校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4年版会评会校本)整本书手敲了一遍
打字字数如此之多,以至于把键盘上导键(Home Key——两手食指键FJ上用作标志的凸起横杠生生磨平。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打完一百万字的一部《金瓶梅》,我是将笑笑生的写作路径和创作时的心路历程重新走了一遍。
这个100万字的崇祯本《金瓶梅》Word文档我曾用电子邮件发给过吴敢师,在坐诸位谁还想要,我无尝馈赠,不收钱。




2.


以每回递进前行的时间轴为纵坐标轴,以每回中人物活动的空间为横坐标轴,在贴于墙上的一张大牛皮纸上绘制出人物活动关系图。


3.


绘制出西门府建筑分布平面图和清河县城街衢房屋衙门河流等地貌地物交通分布图。




二、剧本创作





1.


关于剧本开头的设计

原著头回“西门庆热结十兄弟武二郎冷遇亲哥嫂”,经过揣摩,我认为不能沿用这一俗套。

这个剧是拍给今天的人民大众看的,能否这个电视剧一旦播出,第一时间就立刻能把没有考勤约束的观众抓在电视机前,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简直就是该剧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有意向投入拍摄方是否真的愿意投入资金资源进行拍摄,而在事先进行预测评估的重要考虑元素,正所谓“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事实上,有时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全部。

现在观众将要看到的第一集的开头是:










清澈的大运河缓缓从清河城前流过。运河上,帆影点点;运河两岸,桃红杏白,垂柳依依。清河码头,船桅林立,熙来攘往;装船卸船,人头攒动,号子震天。清河城里,赶集的人们行色匆匆,摩肩接踵;叫卖声声,此起彼伏;商贾云集,车毂交错;丽春院,大酒楼,商号,街衢,错落散布的市井民居,鳞次栉比的豪门深宅……整座城市,一片繁华祥和,歌舞升平。突然间,大街上,闪出武松怒目圆睁,只见他一脸杀气大步流星沿狮子街桥往桥下大酒楼狂奔而来。武松怒气冲冲奔走寻杀西门庆,(镜头反转叙事,画面闪回)一边回想刚刚在衙门中递呈诉状时的遭遇。闪回的画面中出现武松跪在衙门厅堂阶前遭到呵斥。出现武松通不知晓就在此刻,县衙官员飞马信报西门庆。出现西门庆接信后火速派出家人来保等飞骑县衙,金银美器行贿县衙官员。……西门庆酒楼上睃见寻仇的武松,借口如厕,闪身跳窗逾墙逃遁。酒楼另一边,武松三步二步蹿至楼上,稀里哗啦,大闹酒楼,大打出手,打杀替死鬼李外传,酒楼窗口当街扔出,惊动地保。众保甲乘其不备群起扑下将其拿至衙门。一时间,鸡飞狗跳,满街哗然,整个清河城纷纷哄传武二为兄大郎报仇酒楼上当场打死了西门庆。







以上作为引出整部《金瓶梅》电视剧的开头场景,节奏跳跃,前后气氛反差强烈,张力十足,极富镜头感,动作场面也是十分抓人,看点纷呈,充满紧张与悬念,由于其结局彻底颠覆了“武松斗杀西门庆”这一传统的妇孺皆知的水浒传经典情节,自然会引发人们观赏时产生陌生化效果的新奇感,相信一下子就会刺激起观众的收看情绪,满足收视心理学所谓芸芸电视大众极喜“窥奇”、“窥新”、“围观”的心理。



2.


剧本中性爱场景的处理

词话本《金瓶梅》欣欣子曾言:“观此书而顿生悲悯之心者,菩萨也;观之凛凛然惕悚戒惧,君子也;因满足了偷窥欲望而生啧啧窃喜者,小人也;感慨称羡跃跃欲试而欲效仿者,禽兽也!”

然君不见,自古暨今,任何一人阅观此书,却是以上四种情感皆具!

人哪,自打上帝造你出世,你本就是罪性与神性的复合体,因此这又有什么奇怪?

换言之,欣赏电视剧《金瓶梅》,大多数电视观众不可能没有一种预期中的窥视、窥淫心理,从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这正是制片投资方愿意付诸投资的最具诱惑性的内在驱力,因为它本身就意味着潜在的高收视率。

然而我们的这部剧毕竟是一部忠实于古代原典、严肃探讨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电视作品,不是港版“毛片”,它的定位是要打造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继问世的《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即所谓中国四大经典名著题材电视剧并肩比列的传世经典。

也就是说,既要有伴随剧情推进自然出现的情色看点,呼应普罗大众预期想象中的窥视快感,更要有对剧作深刻主旨准确把握的整体定位。



鉴于此,出于推动剧情发展的需要而必须表现情色或色情的场景,我们在剧本中的处理是尽可能隐蔽、含蓄,突出一种朦胧的色调,以达最大限度地借此表现剧情需要。

但为方便导演写出分镜头工作台本,我们在剧本中大多尽量照实提供原典中的相关情节,这样便于导演的剪裁取舍及相关的镜头表现方面的处理。

《金瓶梅》是一部阐释人生哲理、探究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大书,其中却出现了赤裸裸直击性爱场景的文字段落,说《金瓶梅》是“天下第一奇书”,奇就奇在这种不仅毫不掩饰并且大多加以大肆渲染的赤裸裸性文字,竟出现在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能不说是一部严肃作品的经典之中,几百年来让人拍案惊奇的同时,也一直让人感觉心惊肉跳、惊世骇俗!这种现象仅以“糟粕”、“污秽”、“淫秽”、“秽亵”之类批判性语汇加以机械式否定,省事倒很省事,但恐怕是很难道出其中潜藏着的个中三昧的。

不要忘记,《金瓶梅》绝非一部浅薄无聊、单调乏味的色情文学,它不仅思想深邃、技艺精湛,而且尤其因其风格粗犷、“大巧若拙”,几百年来确实令人对之心怀敬畏、欲说还休。事实上,性的禁忌,尤其是根据这种禁忌而滋生出来的种种文化焦虑,伴随《金瓶梅》性爱文本的实时现场建构而被大大舒缓。

我们倒不妨认为,这些描写,这些赤裸裸的性爱文本,如同闪电,刺破并撩开沉沉名教黑色道统大幕的一角,让人们在颠狂绝望的世界中看到了生命底色的一抹亮意?

换言之,如果删除了这些部分,那么整部《金瓶梅》的魂魄尽失。

至于如何在影视画面中展现这一场景,无疑乃是对编导演表现技法的一次挑战。


3.


剧本中镜头语言的锤炼

我的体会是:“该如何去做”之原理理论上明晰后,多看上乘电影,注意观察、分析该片导演对于镜头语言表现手法的剪裁、发挥与灵活运用。


4.


结构的调整与整合剧本的结尾

因时间和篇幅关系,这里无法详细展开讲述,简言之,首先将整部故事了然于心,然后按照镜头、画面、场景等影视元素的叙事逻辑展开情节,推动剧情走向高潮。

达至高潮即戛然而止,给人们留下无尽的感慨与回味,一如剧本对全剧结尾的处置。

这种处置突出生命的悲剧意识——事实上在当下众声喧哗、大家“比着坏”的时代,西门庆这一典型早已失去了批判意义,其生活原则也早就内化为人们生存通行的游戏规则。

所以剧本以西门庆薨然毙命戛然而止凸显的是一种发人深思的生命的悲剧意识——一个人的生命历程竟然可以是如此的荒唐,而他生命的存在又是如此的脆弱,生命的结束又是如此的难以逆料,由此不能不对冥冥之中的“大道”心存敬畏!



在表现手法上,注意在情节推进过程中,男一号西门庆最终毙命结局的必然性,与他当晚所经事件看似随机发生的偶然性均在剧中自然展现,使观众在欣赏剧情时获致生命如此脆弱的强烈视觉冲击以及生命悲剧性的深长思索。


5.


剧中人物语言与原著中的语言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但同时又是给当下普罗大众观赏的古装剧,剧中人物用什么样的口吻来说话,我认为一定存在一个充满内在张力的“黄金分割”临界点:在这个点上,原著中人物语言的特色或神韵得以保留、得以展现,现代人一听就知道那的确是几百年前的某人在说话,同时他不光一听就懂,还感到听起来挺顺耳的。

在设计剧中人物语言时找寻这个“黄金分割”临界点,既是一项艰苦的功夫积累,也不乏灵感突现时分及时捕获成文充满欣喜的乐趣。


6.


忠实再现原著中出现的器物、民俗、建筑形制、饮食起居、特色语汇、历史掌故、宗教规仪、典章制度等。
剧情发展必须再现原著中出现的器物、民俗、建筑形制、饮食起居、特色语汇、历史掌故、宗教规仪、典章制度等内容的部分,作为衔接经典原著与导演分镜头工作台本的桥梁,我在剧本中原则上对上述内容一律加以原生态保留并作清晰展示,目的就是能让今天的观众在观赏这部电视剧时,看到的是真民俗、真古董,是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是假民俗、假古董,像当下泛滥荒唐的穿越剧、清宫剧所频频表现的那样。
毕竟它们是那个一去不返不可复制时代真实的原符代码,本身就具有某种震撼人心的审美效果。


当然,另一方面,它们有时也充当着串联剧情、引出人物、乃至推动情节走向高潮的至关重要的关节点。


7.


剧本的脚注

为达上述目的,为使导演拍摄前准备分镜头或分场景工作台本时清晰明了,也为使舞美布景、特效设计、剧服统筹等相关剧务人员准确把握开工内容,必要地方在剧本中就上述古代器物、民俗、宗教、饮食、服饰、隐语等相关内容下附上了脚注。


8.


剧中主要人物塑造在忠实原著前提下在细节发掘上下了一定功夫,从而产生一定程度上的陌生化间离效果,对耳熟能详的男女主人公平添了几分新奇感,结果反而可能有所强化剧中典型人物与观众之间自然互动的亲和力,自然提高了观众竞相观看之收视率,这也是剧本写作过程中剧作者的一个指导理念。


9.


吸取学界同仁最新研究成果

剧本在创作过程中,作者一如既往,一直密切关注着海内外金学研究领域最新动态,也注意吸取了理论界学界同仁之部分最新研究成果内化于剧本创作。


10.


忠实原著结合利用镜头语言闪展腾挪,以达“化腐朽为神奇”出新、出彩之效果。

故事发展的主要路径、节点,剧中人物的命运、结局忠实于原著;故事中发生的大事件忠实于原著。

不言而喻,故事展开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皆忠实于原著。

然而人物又要出新,剧情又要好看,总之,让观众看了顿觉有新鲜感。



构思中想到的将有可能出彩的几个看点


①三寸金莲


电视剧《金瓶梅》中男一号西门庆高大帅气、年轻而又富有,和所有富有而又年轻的男人一样,他喜欢性感貌美的女人,而不是青涩的女孩。

然而四百年前的性感与今天的性感不可同日而语。

今日说某某女人性感,男人的眼前登时会呈现这个女人前挺后撅、丰乳豪臀,总之是姣好的面容加上性感的三围;而剧中西门庆那个时代男人喜欢女人的性感,除了貌美加上白肉丰盈的胴体,更看重那个女人的臭脚丫子——越小就越性感的“三寸金莲”。

西门庆最初跟潘金莲前戏调情,就脱下她的一只绣花鞋,放一小杯酒在内,“吃鞋杯耍子”。潘金莲见状自然十分受用:“奴家好小脚,官人休要笑话”,那不是谦虚,是希望尽快得宠于西门庆的炫耀。

然而不久,另一个“金莲”宋蕙莲冒了出来,比起以脚小而性感而取悦于西门庆的潘金莲,她“比金莲脚还小些儿”,照当时男人的性感标准,自然也就比潘金莲更性感了,这注定下面观众要有好戏看了!

宋蕙莲因与潘金莲有主子奴才之别,刚进西门府时蓬头垢面不甚修饰。然而自打遇到潘金莲后她见贤思齐,一个月后就学潘金莲样子美容美发:“把狄髻垫得高高的,头发梳得虚笼笼的。”

西门庆果然略施小恩小惠,轻而易举将更加性感的宋蕙莲弄上了手。

西门庆宋蕙莲在温暖的山洞被窝里光腚搂抱浪谑嬉戏边耍边聊,潘金莲冰冷的花园山洞外咝咝吸气潜伏夜听,这一幕如用镜头语言适度修辞夸张,本身就具有极高的视觉冲击效果。

然而潘金莲听到了什么呢?

她听到西门庆夸宋蕙莲的脚比她的还小。

如今的环球小姐、世界小姐、或者其他什么什么的小姐比如每年的港姐选美大赛,首先要比胸围,现在宋蕙莲脚比潘金莲脚还小,相当于刚刚出场的2号小姐的大胸围把首先出场的1号小姐给比下去了,1号小姐潘金莲的恼怒可想而知!

②……



11.


写作这个剧本时自然想到的几个话题


葛兆光曾经说过:以往的中国思想史往往喜欢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思想体系就是儒道释三种不同体系之间以儒家为主体,三教周流,相融互补……殊不知通过大量历史文献的爬梳,中国思想史的真正断面远不止如此简单明了,大量的“未入流”的底层思想史料、民间信仰史实被发掘出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以往思想史叙事逻辑。

葛氏所说不无几分道理,写作过程中我就时时感到无论是儒道释三家中的任何一家,还是其中二家哪怕是三家的融合,都根本无法囊括《金瓶梅》它那庞杂的思想价值体系。

由此我突发奇想,中国似乎并存两套价值体系:精英的和底层的。

两者虽也“鸡犬之声相闻”,但几千年来一直大致保持平行发展,事实上基本维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

士大夫知识精英阶层对于底层百姓所思所虑自然不屑一顾,而底层人士包括底层知识分子自有其谋略生存的智慧,为了生存,这种智慧有时是可以置儒家说教于不顾的,他们会从心底里嘲笑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的迂腐颟顸

前几次金学研讨会上,有同仁发言说《金瓶梅》作者乃儒家价值取向,很明显是先入为主的大胆假设在先,尔后东拉西扯,只做对自己论点有利的小心论证。

另外有人提出它到底是渲淫,还是诫淫?

是泄愤说,苦孝说,还是阴谋论?

事实上,作者的精神世界并非如此单调二元,他的所思所感要复杂、世故的多。

原著是一部关于生命意义追问的经典。



大家知道,中国文化语境中宗教精神和信仰情怀相对稀缺,这几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然而在该剧创作过程中,我还是震惊于这种稀缺导致原著在文本叙事中所表现出的终极信仰和终极价值关怀的缺失。

与之形成近乎滑稽的鲜明对比的是:他在世俗功利层面倒是一再鼓噪庸俗化救赎叙事,煞有介事重笔描画出一系列阴森怪诞的冥界意象。

我们看到:一方面,作者在渲染床笫快感、官场风光、财富荣耀之际不时发出由衷涌自心底的艳羡和阵阵欢呼;

另一方面,在意义诉求、价值关怀、主体信仰和个体救赎层面,却呈现出令人窒息的苍白!

不止一次写着写着,我也进入到原作者所烘托所渲染的那个香艳旖旎、让人尽情享受精致生活情调的世界,与此同时心中暗想:

这个民族或许真的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民族,它的文化或许真的就是世界上最缺少精神超越内核、最腐朽糜烂、同时也是最易让人陶醉的文化!


最后说说这部由号称“天下第一奇书”的经典改编而成的电视剧,对于今人当下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认为:鉴于至关重要的、用之于社会转型期终极价值引领作用的先进的理论资源、价值资源和信仰资源的天然缺失,尽管《金瓶梅》诞生之际的十六世纪的明代已经具备发达甚至畸形繁荣的商品经济,但绝非如大多研究者一厢情愿梦呓的那样彼时中国已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同样,不管当时士人才子多么狷介张狂、高蹈徜徉,也从未产生堪与此刻泰西欧陆比肩并列之“东方文艺复兴”。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专制皇权笼罩之下的是一片令人窒息催人绝望的昏暗国度!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今日中国已远非昔日之大明帝国,然而无论政治修辞如何翻新,《金瓶梅》时代朝野上下视诸常情的“潜规则”至今依然运作畅行于官场民间所有科层通用语境,尚未来及经历现代国家洗礼即直接伴随全球化进入后现代的中土华夏大地,其价值取向与四百年前《金瓶梅》诞生之际的嘉隆万年代似乎别无二致……

网上算命、怪力乱神、消费主义、“娱乐至死”……

借助大众传播媒介,走马灯般“你方唱罢我登场”,“消费”、“娱乐”、“身体”三个关键词构成价值虚无之当代神话的传播学基础,而浑浑噩噩的消费人群其终极娱乐方式似乎依然还是所谓的“饱暖思淫欲”……

崭新的国号和纪年,时髦的主义与宪法,却怎么也遮掩不住一颗腐朽昏暗、不见天光的民族灵魂!

消弭崇高,放逐理想,拒绝神圣,漠视信仰,没有敬畏,缺失大爱及爱的不竭泉源,人们只能如此蝇营狗苟地活着,索性在醉生梦死的性爱迷狂中忘却自我,忘却烦恼,忘却挥之不去之“生”之焦虑……

海妖塞壬的歌声又在海天之际升起,饮鸩止渴的贪欲之于人类的蛊惑永远未有止期……

透过荧屏观赏电视剧《金瓶梅》林林总总众生世象,人们看到的岂不正是当下自己的一面镜像?

庶几这正是电视连续剧《金瓶梅》这部堪称经典剧目今天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欢迎诸位师友批评参划!



(本文原系作者2013年5月9日上午在五莲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上的大会发言)



2018.11.15凌晨改定于彭城雪晴轩


2019.10.16晨再改于彭城雪晴轩





附:本剧本创作所依据的原典蓝本

①刘辉、吴敢辑校会评会校《金瓶梅》,(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4年版。

②(影印本)《金瓶梅词话》,(香港)太平书局,1987年版。



本文由作者授权刊发,转发请注明出处。欲购全本剧本,可直接与作者联系。


作者電郵:tanmaowa@126.com



 敬告读者:50集电视连续剧《金瓶梅》文学剧本刊出已告一段落,请喜
爱阅读者直接与作者本人联系。谢谢支持!(金学界公众号小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