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3.3《解决问题》微课视频 | 练习

点右边关注我→ 绿色圃四年级资源 2021-08-08


同步练习

1.  某小区有相同的12幢楼房,一共住了384户人家,每幢楼里有4个单元。每个单元里住几户人家?

 

2. 某食堂买了750袋土豆,一辆三轮车5次运了75袋。运完这批土豆共需要运几次?

参考答案

1.        384÷(12×4)

=384÷48

=8(户)

答:每个单元里住8户人家。

2. 5×(750÷75)

=5×10

=50(次)

答:运完这批土豆共需要运50次。

教学设计

教材第30、31页  解决问题n      教学提示本节《解决问题》教材借助“电视机问题”来教学。开始出示电视机厂生产情况和问题(1),要帮助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含义,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把两个算式改成一个综合算式,并交流改写的过程和结果。其中,丫丫的算法:先算半个月里有几个3天,所以列综合算式时,要添加小括号。问题(2)的教学,要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交流时如果学生自己列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要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给108÷3加小括号,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和功能。n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用自己的方法解答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化。2、理解乘除混合运算和带有小括号的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掌握混合运算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过程与方法1、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解答问题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算法的过程。 2、学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及问题结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解题思路和方法。n      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乘除混合运算和带有小括号的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掌握混合运算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难点  学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及问题结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n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例4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含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知识n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旧知铺垫、引出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学习新知之前,先做几个练习,预热一下自己的思维。   (课件出示或板书)1、计算下列各题。 528÷24×33      54×3÷18     840÷28×35     72×12÷27 过程要求:(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记录存在的问题。(2)请四位同学板演。 (3)全班反馈,教师针对存在问题进行简要讲解。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行300千米需要几小时? (2)丫丫三天看书120页,平均每天看书多少页? 红红每天看40页,120页的书需要看多少天? (3) 每平方米铺4块地砖,16块地砖可以铺多少平方米?32块呢? 过程要求: ①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说一说每一组中的数量关系。设计意图:  用乘除混合运算计算练习和解决包含除的数学问题练习,来为新知的学习做有利的铺垫,预热了思维。(二)探究新知师:现在让我们开始新知学习之旅吧。(课件出示):电视机厂3天生产电视机108台。 1、照这样计算,半个月能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师:从题目中你能得到那些信息?有什么疑问? (预设)生1:“半个月”应该是多少天? 生2:从“3天生产电视机108台”可以得出:每天生产电视机多少台?生3:求“半个月”生产多少台,就是求15天生产多少台?师:你想如何解答,列出算式表示。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各自的思维过程与结果。 (3)汇报解答结果。    板书: 每天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108÷3=36(台) 半个月生产多少台?        36×15=540(台) 师:能把上面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 108÷3×15 =36×15 =540(台) 师:无论是上面的分步计算,还是综合算式,自己看一看,想一想,都是先求的什么,再求出什么?(预设)生:先求出1天生产的台数,再求出15天生产的台数。师:小组讨论一下,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吗? (1)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不同的解答方法。 (2)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 如:3天×(每天量)=108     15天× (每天量)= 540(3)学生汇报算式。 15÷3=5     108×5=540(台) 师: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15天中有5个3天) 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108×(15÷3)    =108×5 =540(台) 师:综合算式中去掉小括号可以吗?想一想,和同桌说一说。(预设)生1:小括号求的是15天里有几个3天。生2:就应该先计算15÷3,去掉小括号意义讲不过去。设计意图: 课件出示例题,然后从开放的思维角度,让学生质疑,想一想,说一说中尝试列式计算:先求出一天的生产量,再求出15天的生产量。接着转换思维视角,从另外角度分析和思考:先求出15天里有几个3天就有几个108,从而也可以求出15天的生产量,同时对是否添加小括号进行分析和讨论。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在相同中寻求建构起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2、(课件出示)照上面的生产情况,完成900台电视机的任务,需要多少天? 师:你想如何解答,列出算式表示。(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各自的思维过程与结果。(3)汇报解答结果。 板书:每天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108÷3=36(台) 生产900台需要多少天?   900÷36=25(天) 或者列出综合算式: 900÷(108÷3)=900÷36 =25(天) 师:说一说算式每一步计算所表示的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配合说明)  900÷(108÷3)  师:“108÷3”表示什么?如果写成“900÷108÷3”可以吗?为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生1:如果去掉小括号,按照运算的顺序应先算800÷108,这和我们列式时,先计算出每天生产的台数不一致,不符合列式的依据。生2:去掉小括号不对,列分步计算时,先计算的是每天可以生产的电视机台数,所以改成综合算式时,要添加小括号,不能去掉小括号。设计意图: 尝试分步计算的基础上改成综合算式,对是否添加小括号展开讨论,最后得出:把分步算式改成综合算式要遵循分步算式的计算逻辑顺序,先计算的要添加小括号。此环节依据学生提供的不同解题方法,引导他们围绕每种方法都是先算什么以及在比较中优化算法,展开充分的交流。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经历探究的过程,同时在比较中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每天获取最新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