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帮非洲农民种小米,专家输给了驴?

赵汗青 乐天行动派 2024-05-05

农业是中国援助非洲的重中之重,如何将我们积累了四十多年的农业技术与工具,有的放矢、因地适宜地分享给本地农户是个有趣而复杂的挑战。只有真正在实地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诉求和困难——尤其是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我们才有可能找到最适宜的解决方案,帮助人们摆脱贫困与饥饿,共同守护我们大家的粮食安全。

 

作为援外人,我有一个朴素的想法:每一个出去的中国人都应是一粒种子,在当地生根、发芽,开出中国的友善之花向世界绽放。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必须要贯彻这一点,适应当地的土壤,不只是要对他们国家的总体需求有明确、清晰的目标,还要重视一线人民的具体需求。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最终达成目标。


种小米,专家输给了驴?


我们从2019年起在布基纳法索做小米项目。这个项目的初衷是帮助布基纳法索找到合适的主粮品种,提升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从而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要知道,布基纳法索是位于非洲西部沃尔特河上游的内陆国,北部地区紧邻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全国人口虽然超过2000万,但4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更干旱的北部地区,贫困率高达70%。而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当地的气候条件恶劣、资源匮乏。因此,布基纳法索的大部分人口都只能出国打工,从而使本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停滞。


因此,要想帮助布基纳法索摆脱贫困,首要的问题是发展农业,这样既能够帮助该国确保粮食安全,同时还能让更多的国民可以留在本土谋生,进而促进本土经济的发展。但因为该国可耕种面积本就很少,而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雨季的缩短和降雨量的进一步减少,让本就短暂的种植季变得更具挑战。


在当地,小米是一种主要的农作物,因为它本身就具备耐旱、节水的特点,但因为当地居民此前主要是使用自留种来种植,在气候变化加剧的情况下,这些种子已经无法向此前一样为他们带来足够养家糊口的产量。


■ 小米是布基纳法索的主要作物之一 / reuter


我们的小米种植示范技术援助项目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展开的。这个项目对技术方面的要求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因为首先我们要为这些国家引进他们没有的新的品种,包括从中国引进,从其他国家引进。其中有一个我们认为很好的品种是从尼日利亚引进过去的,但是引过去之后要经过大量的种植实验才能得出在当地到底应该怎么种的最优组合,其中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实验是密度实验,也就是株距、行距是怎么排的。


2019年经过很多的实验之后,得出来的这个品种最优的株行距是30×60,株距30厘米,行距是60厘米,有了这个结果之后赶紧向示范点的种植户推广,但2020年谷子出苗之后,中国的专家去当地巡查时发现,10个示范点有2个株行距没有按照我们的来,行距是80厘米,我们就很奇怪,为什么不听我们的?


我们问种植户,农民支支吾吾不愿意说,我还埋怨说翻译是不是把这个事儿搞错了,翻译也很委屈。最后我们多次进行技术指导,跟当地的种植户比较熟了,其中有一个人跟我说,为啥不用呢?因为当地的农村跟中国的农村有点像,青壮年男性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剩下的是妇女和老人,种地是一个体力活儿,所以要依靠驴,如果行距60厘米的话,驴是进不去的,所以他们还保留了80厘米,我就跟专家开玩笑说,咱们做了那么多实验最后输给驴了。


■ 在布基纳法索,驴子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及农务帮手。/ BBC


我们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立刻把我们原先做实验的记录翻出来,因为我们有一些行距离80,我们就看行距80的情况下,株距最优是25,我们就赶紧告诉他们,株距25,行距80,后来按照这个标准来之后产量还是相当不错的。   


我们去了非洲做农业是授人以渔,一定还是要因地制宜,不能想当然的把我们认为的好的成果、技术生搬硬套拿过去,否则的话就有可能适得其反。


播种机的故事:大的不如小的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整体种植效益提升很显著,我们跟非洲的一些官员,尤其是跟他们高官聊农业机械化的时候他们也很兴奋,经常跟我们说,你们能不能帮我们进口一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等。


我们公司在尼日利亚做了一些年,曾经也想把拖拉机弄过去,但是成效不是太好,因为它贵,非洲国家的财政实力很有限,政府采购只能在小面积应用,大的农场可以买,普通的种植户是买不起的,而且即便买了之后操作也比较复杂,没那么好开,一旦坏了维修也跟不上。


但是有一个小型的播种机在那儿一下子就火了。他们平时播种是拿着小锄头,掏个坑儿种点种子。而这个播种机推着就可以走,效率至少是手工播种的10倍以上,并且株距很准,距离不会一会儿长,一会儿短,能够满足我们的种植示范要求。另外它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播种均匀,不会出现遗洒和漏种,这一方面节省时间,不用反复的确认和观察,一方面能节省20~30%的种子,还省力,不用弯腰,所以特别受欢迎。


■ 在当地颇受欢迎的播种机 / 作者供图

 

为什么我要强调这个东西?一个是它受欢迎,二是它便宜,国内从生产以后,加上运费、关税,卖到农民的手里就是几百块钱人民币,农场周边两家买一台轮流用,农民负担得起。第三个是因为它因地制宜,切实的满足当地的需求,比如轻便好用,主体部件有很多用轻量化的塑料代替钢铁,将更方便女性使用;而且还不需要借助柴油乃至电力供应,这些特点为当地农户提供极大的帮助。


为了让这个小器械更加方便,我们还根据小农户的反应,梳理了在非洲的播种机遇到的13个问题,跟厂家进行了联合研究,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之后还针对农民安装、使用的问题,作了一个很详细的说明书,每一步怎么安装都有图,还把他们提出的易损件进行了专门的增配,这样的话农民就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想见,这个播种机的销量也从一开始的几十台,增长到几百台,最后是几千台。


小需求与大目标


虽然说,这些例子都是小事儿,但实际上正是因为满足了当地的这些小需求,我们才最终可以实现我们的“大目标”。


我们整个项目在布基纳法索中部高原大区隆比拉农场建设了65公顷的核心育种基地,构建出了一套适合布基纳法索实施的良种繁育和示范推广体系;建立了谷子联合研究中心,并培训了一批会操作、懂理论的实验技术人员。


■ 中国专家正在进行小米种植培训 / 作者供图


我们还在布基纳法索建设了12个示范种植点,成功引进珍珠粟良种并筛选出几个适应当地种植的优良中国小米品种,带动数百农户对1000公顷土地进行良种繁育,增产粮食约20万吨。此外,我们还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累计培训逾8000人。而在生产过程中,累计雇佣当地员工10000人次以上,提升了当地农户的种植能力,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当前,全球小农户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气候挑战,如何帮助不同地区的农民找到气候适应性的解决方案?我想,唯有到实地了解情况,深入农田,和农民交朋友,真正倾听他们的声音、诉求以及遭遇的困难,我们才有可能把这些技术和工具用好,帮助他们摆脱贫困与饥饿,共同守护我们大家的粮食安全。


赵汗青

中地海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布基纳法索农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往 期 推 荐

南瓜,会成为喂饱全世界的“超级食物”吗?


我去非洲做农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