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门户天津:能否再次成为北方开放之都

任新建 上海华略智库
2024-09-03


作者:任新建 华略智库创始合伙人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 HUALUETT)


作为我国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早期开埠城市,天津具备天然的开放气质与扎实的产业基础。然而,二十一世纪以来,这座曾与上海并称“南北双子星”的北方强市,却放慢了发展脚步。这背后有何深层次的原因?未来,天津又应如何把握时代机遇,重塑发展优势?请随本文一起来看。全文5314字,阅读约14分钟


天津,号称津门,又名津沽,唐朝时就已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元朝时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明成祖朱棣在天津设立军事要塞,明永乐二年(1404年)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


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天津因漕运而兴、因开放而荣,拥有着刻在骨子里的开放基因、极为扎实的产业底蕴和厚实的人才储备。


曾几何时,天津是不亚于首都北京的耀眼存在、流量担当。建国初期,天津GDP一度是北京的1.5倍;改革开放前期,天津和北京也差距不大。甚至在2000年之前,天津还吊打青岛、郑州、杭州、合肥等一众城市,妥妥的北方明星。


但这座城市,却也成为了近年来中国北方诸多城市走向“落寞”的代表。


2023年,天津的GDP仅为北京的38%、重庆的55%、深圳的48%。与此同时,当年曾被天津吊打的青岛、郑州、杭州、苏州、合肥等城市,也正在快速赶上。这五个城市占天津的GDP比重,从2000年的67%、43%、81%、90%、19%,快速增长到2023年的94%、81%、120%、148%、76%。



2024年一季度,天津市GDP实际增速达到5.3%,和全国GDP增速持平,高于杭州(5.1%),但仍低于深圳(6.3%)、苏州(7.9%)、青岛(5.9%)等城市。


作为中国开埠较早(1860年)的城市,天津拥有中国北方重要港口,高校数量不亚于京沪,拥有全国排名第二的国家级新区、首批获批成立的国家级经开区、全国第二批获批的自贸试验区、中国-新加坡国家合作项目中新生态城等一系列重大功能平台和产业载体,在半导体、汽车等领域一度先发优势明显、底蕴厚实,何以走到如此艰难地步?


首先,让我们追溯一下天津的历史。


天津的枢纽地位,起源于元朝时期。十三世纪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花费10年时间,先后开凿“济州河”“会通河”,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其中,天津至北京通州的运河称之为北运河,至山东临清的称之为南运河。南北运河在天津交汇,又在此经海河通向渤海。由此,奠定了天津枢纽门户的地位,也开启了天津开放发展的辉煌历程。


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12万人次的官兵,连同商船共3万艘。但当时的天津,仅作为内河漕运枢纽,还不是对外开放的门户。


明朝初期,因倭寇屡次到中国沿海抢掠骚扰,开国皇帝朱元璋不胜其扰,颁布禁海令,规定“片板不许入海”。期间虽然也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


清朝时期,中国最高掌权者自觉我泱泱中华帝国,各方面已是顶配,四海皆为蛮夷,不值得与洋人、倭奴交往,对来华贸易的外国商船,沿袭明朝海禁成规,并以条规立法形式,严加限制对外贸易。为稳定海防,确保京畿安全,清政府在天津的滨海地区筑堤修坝、垒加炮台,严防倭寇入侵。


而这一时期,正是西方工业革命蓬勃兴起和生产力大爆发时期。沉醉于天朝上国辉煌的明清统治者,不仅未能关注到5000公里外正蓬勃兴起的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和大航海时代,甚至也没能注意到近邻日本及时学习西方、开展明治维新、国力迅速崛起的变化。


落后就要挨打,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故步自封,很快就导致中国和世界发展脱节,列强开始欺侮上门。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塘沽,占领大沽口炮台,并沿海河进犯津京,火烧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天津被迫开埠,成为通商口岸,并逐渐形成了“九国租界”。


被西方列强打怕了的清政府,在改革派的推动下,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李鸿章等洋务派们深知天津作为畿辅屏障的重要地位,先后在这里创办了北洋水师学堂、机器局、大沽船坞、轮船招商局等一大批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由此奠定了天津近代工业的基础。


北洋军阀时期,天津继续引领风气之先,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全面引入西式装备,并创办了北洋女子医院以及天津第一家新式银行、中国第二家官办金融机构——天津官银号,后成立了天津造币总厂,并以此厂管辖全国各省造币分厂。


到20世纪30年代,天津已拥有1200多家工厂、20万产业工人,形成了纺织、化工、冶金、机械、印刷、食品等工业门类,工厂总数和投资规模仅次于上海,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工业基地、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贸易口岸。


彼时的天津,妥妥的北方工业第一城。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然是北方城市中的引领者,开诸多风气之先。


1949年,新中国首家国营证券交易所——天津市证券交易所成立;1951年,天津投资公司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只股票——天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是全国首家公布外汇牌价的银行;天津成为第一个开展私营行庄联营的城市。


1949年到1957年间,天津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24.7%,经济效益与上海同列全国之冠。1950年,天津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28%,居全国各省市第一位。


北天津、南上海,是近代中国发展版图上最亮的双子星。


彼时的深圳,还是个小渔村,还在静静等待着邓公为它画的那个“圈”。


改革开放初期,天津在改革破冰、开放合作方面一度走在全国最前列。


1974年,禹作敏担任天津市静海县大邱庄党支部书记,此后的十余年,他把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打造成为盛极一时的中国“首富村”,创造了乡镇工业发展的奇迹。


1992年,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在天津开发区建设在华第一家工厂,将半导体和传呼机放到天津生产。到2006年,摩托罗拉仅天津公司的销售额就达到100亿美元,占天津市工业产品销售额的10%以上,出口额占到天津市出口总额的18%以上。不仅如此,摩托罗拉还被称为通信业的“黄埔军校”。三星、LG、索尼、小米、联想等行业巨头最初的技术团队、高管人才,几乎全部出自摩托罗拉。


2000年,日本丰田汽车进入中国,在天津成立天津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威驰、花冠、皇冠、卡罗拉等车型品牌。至今仍停留在天津人记忆中的天津大发黄色面包车、天津夏利红色出租车,曾经创下连续18年占据国内汽车销冠的纪录,一度占据中国出租车市场的80%份额。


2002年,韩国三星进入中国,同样把手机生产业务放到天津。鼎盛时期,天津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之一,年产手机多达1亿部。


而那时的华为,还坚定着不做手机的策略;小米公司,还要在8年之后才会成立。


可以说,在半导体、汽车、手机等领域,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天津在全国是执牛耳般的存在,拥有极为扎实的产业基础。


图:天津解放桥,来源:Unsplash


但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2010年以来,天津持续近150年的领先和辉煌却悄然画上了句号。其发展的脚步开始慢于深圳、上海、广州、杭州等一众南方城市。


2018年,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天津GDP挤水分,被下调了5500亿元,全国城市GDP排名一下子从第六掉到了第十,排在苏州、成都、武汉、杭州等城市之后。其后还有青岛、宁波、无锡、长沙等城市步步紧逼。


2023年,上海浦东新区GDP为1.68万亿元,增长7.2%;而天津GDP为1.67万亿元,增长4.3%。上海浦东新区正式超越天津。回想2017年,天津的滨海新区就宣布GDP破万亿,超过上海浦东新区。时至今日,滨海新区虽然仍然排在国家级新区的第二位,但和浦东新区已不可同日而语。


过于依赖外资企业,没能及时抓住产业转型和升级机遇,没能把握中国自主品牌快速崛起机遇,或许是天津近20年来放慢脚步的一个原因。


当新世纪初摩托罗拉、三星手机让天津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智能手机时代悄然到来。2009年,华为正式进军手机领域。2010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 4,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同一年,小米公司成立。


仍然沉迷于功能机时代的摩托罗拉,没能跟上时代大势,在苹果推出iPhone 4后的第二年,将沉疴深积的移动业务拆分,连同位于天津的工厂一起卖给了谷歌,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而三星手机也因为对中国市场不够重视,加之“华米OV”等国产手机品牌的挤压,导致其市场份额快速下滑。摩托罗拉、三星的没落,直接导致天津的半导体产业出现断崖式下滑,大批技术人才、业务骨干和高管流失。


智能手机市场需求的大爆发,带动了芯片设计、新型显示、存储、电池、手机软件、通讯等产业的蓬勃发展。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合肥、杭州、青岛等城市,敏锐把握这一机遇,大力推进芯屏产业发展,推动京东方、华为、小米、长鑫存储等企业迅速崛起。


同时,随着我国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以风光储氢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迅速进入爆发期。锂电池技术日益成熟和成本持续降低,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成长,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一批电动汽车自主品牌快速崛起,成为资本市场追捧明星。如今,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光伏面板、风机、锂电池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已达到世界第一,并仍在快速攻占全球市场。


在各大城市的竞逐下,新能源产业成为我国少有的起步就位列全球第一阵营、且技术上基本未被西方“卡脖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天津,在这一轮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大浪潮中,虽有预判,甚至早早开始布局投入,但缺乏南方城市的“赌”性和韧劲。


比如,2008年,合肥砸下全市财政收入的1/3,成功吸引京东方第6代面板项目落地,时至今日合肥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显示产业基地之一。


“十二五”时期,上海把集成电路产业作为重点领域发力猛攻,时至今日张江集电港已成为全国实力最强的集成电路产业园区。


2007年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正式开建,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和韧劲,把生物医药产业做成苏州“首位产业”,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3800家,产值超过上海位居全国榜首。


深圳比亚迪宣布全面停产燃油车,将所有研发和产能全部“赌”向电动汽车,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带动深圳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之都。


新兴产业的风口,一旦错过,可能就很难赶上了。就像摩托罗拉手机,一旦错过智能手机风口,就连自身都被分拆、分割、分食。就像三星手机,一旦败退中国市场,再想回到中国,也基本上没有机会了。


这些外资品牌败退中国市场的背后,是中国企业技术实力的迅速提升和自主品牌的迅速崛起,以及民族自信下的国民价值认同。对于城市的执政者而言,这也是大趋势的一部分。


图源:包图网(素材编号:pki91890)


仍然拥有厚实产业底蕴、扎实人才储备、开放门户优势、重要枢纽地位的天津,如何把握时代机遇,重塑发展优势,再度扛起北方城市发展大旗?在我看来,关键要依托四个传统优势,着力构筑四大新优势。


第一,依托产业底蕴优势,着力构筑产业新优势。天津在电子、汽车、装备等产业领域底蕴深厚,集成电路、车联网、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势头较好。要抓住国家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机遇,把握新兴产业风口机遇,着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5G通讯、机器人、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瞄准重点风口,集中资源实行攻关突破,在部分领域加快形成全国头部优势。巩固重点产业链优势,增强产业粘性、韧性,鼓励链主、链核企业创新发展,持续提升产业高度、深度,打造京津冀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第二,依托人才储备优势,着力构筑科技新优势。天津拥有50多所高校,每年高校毕业生近20万人。尽管北京和南方城市吸引力更大,但调查表明,仍然有超四成的毕业生意愿留在天津发展。要充分利用天津人才优势,积极为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创造就业机会。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元宇宙、自动驾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建设一批共性研发平台、实验室、大型设备仪器,积极鼓励从0到1的创新突破,支持交叉性学科建设发展,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瞄准天津有优势的未来产业领域,积极构建一批应用场景,探索“未来场景+试点示范+推广应用”的全周期场景设计机制,为前沿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应用和产业化提供最大力度支持。


第三,依托开放门户优势,着力构筑开放新优势。立足天津开放底蕴,着力培育通道型、平台型、制度型、都市型、海洋型“五型”开放新优势。用好天津外资基础好、国际化营商环境佳的优势,积极对接“边境后”议题,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大高标准经贸规则压力测试力度,在公平竞争、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市场准入、投资便利化、安全例外、跨境流动等方面率先探索,建立健全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创新网络。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制定实施国际经济组织引进培育扶持政策。积极发起或参与国际标准制订或修订,增强国际开放中的话语权。


第四,依托枢纽通道优势,着力构筑服务新优势。发挥天津作为京津冀门户和枢纽的优势,着力增强对京津冀、对全国的辐射服务能力。发挥产业带动优势,推动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在京津冀拉长产业链,积极推进产业跨区域合作,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积极推进科技创新跨区域协同,推动重大科技创新京津冀联合攻关,推进京津冀专业人才资格互认,推进跨区域“一网通办”。深化自贸试验区合作,推动京津冀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着力提升京津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增强天津口岸、自贸区对京津冀服务能力,推动京津冀优势产能、优质装备、适用技术和标准借助天津“走出去”。


*题图来源:天津发布

下面这些文章,可能你也喜欢

【原创】东盟调研 | 再访狮城:星光闪耀的花园城市
【原创】“十五五”新质生产力透视之:中国商业航天未来何为?
【原创】以产业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长三角是怎么做到的?
【原创】成立4年引才速度上海第一,临港新片区怎样打造“年轻城”?【原创】孵化未来:全球顶尖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经验与思考【热文】组织部领导的这篇讲话,惊艳绝绝、干货满满【热文】向安徽学什么?湖南多位“一把手”发声【热文】安徽省长王清宪:未来产业撬动新质生产力,怎么做?【热文】经济大省文旅大会上,省长的一篇经典招商推介词
【热文】楼市向左,文旅向右:得年轻人者得天下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华略智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