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懂《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到底错在哪?

章北海official 章北海的自然选择 2023-11-30

点击章北海的自然选择加关注

The 

Road 

to Serfdom


读懂哈耶克

Hello,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北海,近来中文互联网上最著名的自由主义旗手,米莱,当选阿根廷总统之后,哈耶克又吸引到了一波关注。《通往奴役之路》也俨然成为了新自由主义圣经——当然其命运也和圣经一样,无论是支持者和反对者,绝大多数都没有读完。


当我打开互联网,发现除了玩梗以外,严肃讨论很少。作为一个自封的马克思主义者,显然对影响力如此巨大的一个对手视而不见是一种耻辱。我也知道我的理论水平不高,哈耶克读的也不透,算是在一片空白当中抛砖引玉。所以有什么补充的,大家可以尽管在评论区发言。


当然,我们要谈哈耶克和《通往奴役之路》错在哪里之前,我们要讲它对在哪里。一本全是错误的书不可能在全世界取得这么大的影响力,批判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扬弃是由继承和发展所组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这不是我支持哈耶克,连郭继承都能公然登上湖南卫视电视台,论证孔子和马克思的同一性,我相信分析一下哈耶克的学说的可取之处,倒也称不上什么大逆不道之罪。


哈耶克于1944年出版的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就是预见了苏联模式,他这么说:


如果所有的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在名义上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


事实上,哈耶克这对于苏联模式的固化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今天评价苏联最常用的一句话是,苏共在有20万党员时赢得了革命,200万党员时打败了法西斯,却在有2,000万党员时亡国。


这是因为苏共已经把社会主义体制变成了为集团谋取私利的武器,苏共的腐化和腐败,最后塑造了一个僵化的利益集团,亲手葬送了自己创造的伟大国度,这是苏联给我们的最后一课。


诚如哈耶克所说:


保障越具有特权的性质,没有特权的人所面临的危险越大,保障就越为人们所珍视。随着有特权的人数的增加,在这些人的保障和其他人的无保障之间差别的增加,就逐渐形成了一套全新的社会价值标准。给人以地位和身份的不再是自立,而是有保障


这句话也不难理解,今天年轻人对编制畸形的追捧,本质上来源于编制受到了畸形的保障,进而在社会上形成了极端强调编制稳定性的思潮,在某些地区月入3万,不如公务员发大米白面是婚恋市场的常态。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强调,共产党“绝无任何私利可言 ”,社会主义和特权的斗争是长期的,也是艰难的,如果处理不好权力腐化为特权的问题,我们就会不幸被哈耶克和福山言中,终结掉社会主义事业。


哈耶克的思想最可取的地方就是提醒了我们,总有人会为任性的权力付出代价,所以需要每一个社会主义公民都监督国家。


非人为的力量所造成的不平等确实比有计划地造成的不平等更容易忍受,去年的这个时候,大家宁可冒着生病的风险,也要拆开路障,砸开门锁,就说明了很多事情。


但除此之外,这本书乏善可陈,再也不能对当代中国社会提供什么新的指导。


因为在政治上,哈耶克强调的诸如法治政府、监管权力等观点已经不新鲜了,早已经本土化,“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更是脍炙人口。我当然不否认,落实程度上确实有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监督其落实。


而对于经济,哈耶克认为在复杂工业社会,计划经济不可持续,所以需要市场。但中国也早就采用了市场经济,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哈耶克的核心已经不新鲜了。


粉丝们将其奉为圣经,在我看来不是哈耶克读的太多了,恰恰是读的太少了。事实上,只需要读一遍我们我们就能发现哈耶克在观念上的几个重要问题。


其一,是认为市场万能


还有一个对于市场简直可以说到了迷信的程度,认为只要设定好规则,市场就能够调节自己,仅仅是政府干预,就必将通往奴役与萧条。


最明显的是在第14章,哈耶克终于开始说胡话了,他否认了垄断是竞争的高级形式,认为是政府导致了垄断。


人们把销毁积存原料或压制新发明的事件都归咎于竞争,尽管它们正是在竞争制度下不可能发生的,而只是在垄断之下,并且往往是在受到政府资助的垄断之下才可能发生。


1978年,福特公司经过海量专家精确计算,拒绝为车辆安装11美元的油箱保护装置,引发大量事故,事情曝光引发轩然大波。人命是无价的,但是在商人眼里,那只是成本的一部分。这充分证明了市场并非万能,诸如倒牛奶或者压制新发明,恰恰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常态。


市场不仅会因为供需关系短期失灵,更会因为自由竞争导致的垄断等原因长期失灵,市场万能论已经破产到了就连我这种经济学外行都能批判两句的地步,显然,哈耶克对市场的迷信到了一定程度。


都不需要看向国外,只需要看一看我们缺乏干预的劳动力市场是什么情况,我们就能知道,自由放任的市场只会导致一个结果:强者对弱者的支配和剥削。


第二个错误,是虚构了一种抽象自由


哈耶克可以算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特色老保,他坚持否认自由竞争会走向垄断。认为政府任何旨在实现公平分配的重大理想的政策,必定会导致法治的破坏。没有什么伟大的东西能够补偿个人独立性的牺牲。


哈耶克坚持认为,从古至今,个人越来越自由是保障发展的原因。为此他不惜暴论:原始人生活当中受到数无可胜数禁忌的限制,这种限制要远胜于现代社会的限制。


他引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这句话也颇为脍炙人口:那些愿意放弃基本自由来换得少许暂时保障的人,既不配得到自由,也不配得到保障。


但是只要观察一下工人的处境,我们就能知道,摆在工人面前的无非是这样一种自由,那就是出卖劳动力或者死亡的自由。哈耶克自己也承认,经济自由可能带来风险,对于一个不掌握大量资产的无产者来说,风险不是失去自由,就是失去生命,哪怕不至于物理饿死,也会失去马克思所说的“一切社会关系”,是社会性的死亡。


也就是说在哈伊克口中那种伟大的,普遍的,每个人都能享受的自由,根本就不存在。你无法从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身上剥夺他们本来就没拥有过的东西。


自始至终,哈耶克关心的只是那些有充分的金钱来逃避饥饿和寒冷的人。而最广大的劳动者,始终不是哈耶克历史观念中的一部分。至于前者如何通过市场来剥夺后者的的自由,在哈导师看来只是为了前者自由所付出的一种微不足道的代价。


形象一点比喻,哈耶克就像拿着大喇叭在对全世界高喊,只要自由了,一切都会好起来,但是他狡猾地省略了主语,他追求的自由背后,谁会好起来,谁又会坏下去,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



第三个错误,是混淆社会主义与极权


哈耶克的学说有其特殊背景,就是1944年,在面对纳粹德国的时候西方的一种反思,纳粹独裁政府试图掌控社会,自然而然,作为大政府的苏式社会主义便成为了哈耶克批判社会主义的证据。


但哈耶克已经预设了一个前提,那就是社会主义只有一条道路,一定会像苏联最后一样,剥夺绝大多数人的自由保障少数特权者的自由。那还不如让资产阶级维持一种剥削的自由,至少大家还没有那么痛苦。


于是哈耶克通过这种方式把纳粹主义和社会主义混淆起来,又把社会主义单纯的捆绑为苏式社会主义,通过这种概念的混同,来完成自己的循环论证。


自由当然是好东西,人人都喜欢自由,自由不光是政治权利,更是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真正的社会主义要比资本主义更有优越性,它就不光要向有限的人群提供自由,更要向普通人提供更广泛的自由。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下,少数人的自由恰恰建立在多数人的不自由的基础上。许家印享受歌舞团的自由,同时意味着他的歌舞团失去了自由。


哈耶克受限于自己的历史局限性,只能看到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这未免有失偏颇


1945年的窑洞对指出,社会主义国家要跳出王朝兴衰的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今天我回顾哈耶克和他的学说,正是由于中文互联网上要么对民主这个词不屑一顾,认为这是西方那套歪理邪说,是坏东西,谁敢追求民主就是破坏国家的大棋。要么有人把自由市场和新自由主义当成万能灵药,幻想着只要完全市场化就能解决中国现在的一切问题。


从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到窑洞对谈社会主义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从社会架构设计到人民群众,这个感觉并不缺乏先进的洞见,尽管在这些理念落实的过程中存在高不可攀的阻碍,社会主义者要做的,恰恰是用尽一切努力来落实这些蓝图与承诺。


苏联的失败已经证明了靠社会主义搞特权是自取灭亡,哈耶克预见到了这一点,确实是一个可敬的对手。在哈耶克越来越娱乐化,几乎成为一个烂梗的今天,读懂哈耶克并让社会主义超越哈耶克的诅咒,是每一个社会主义者都要面对的课题。

章北海的自然选择

我即浪潮

长按二维码扫描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直接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