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苏,终于要向沪浙皖“看齐”

赖镇桃 江南智造总局 2022-07-21

作者 | 赖镇桃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 | 陈莹


长三角政经周报(第三十七期20220305)


重 要 资 讯


长三角铁路今年计划投686亿元

据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消息,今年长三角铁路建设投资保持高位运行,目前下达投资计划686亿元,发挥铁路行业在“六稳”“六保”中的基础性作用。


2022年,长三角计划开通湖杭铁路,推进南沿江城际铁路、沪苏湖铁路、杭温铁路等17个项目工程建设,确保沪渝蓉高铁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沪渝蓉高铁合肥至武汉段、通苏嘉甬、合肥至宿迁铁路、宁芜扩能改造等5个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做好合肥至宿迁高铁宿迁至泗县段、浦东铁路扩能改造、北仑支线扩能3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沪苏湖铁路施工现场 图片来源:长三角铁路


据悉,2021年长三角铁路完成基建投资901.9亿元,连续六年居全国铁路首位,年内投产新线里程585.2公里。截至2021年年底,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达13374.3公里,其中高铁里程6329公里、位居全路第一。


江苏产假大调整

日前,江苏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符合政策规定的夫妻,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延长产假60天,达到158天,男方享受护理假15天。此外,子女3周岁之前,夫妻双方每年分别享受10天的育儿假。



从现有情况看,各地普遍延长产假30-90天,增加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等条款。长三角内部,去年年底,上海、浙江、安徽已先后修订通过人口与计生条例,都明确延长产假60天,直至近日江苏发布《方案》,三省一市的产假均达到158天。“育儿假”方面,上海却不及苏浙皖,浙江、安徽、江苏规定夫妻双方在其子女年满三周岁之前,每年可以享受育儿假各10天,上海则只有5天。


延长产假也引发一些担忧:女性在职场上的性别歧视增强,企业用人成本上升等。江苏此次《方案》中提出,对企业在女职工产假期间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用,生育二孩的给予50%的补贴,生育三孩的给予80%的补贴,来分担用人单位成本。


  “大虹桥”核心区

未来聚焦“五新”产业

作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上海“大虹桥”的核心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交出一周年成绩单。



3月2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主任宗明表示,上海“大虹桥”的核心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接下来将聚焦“五新”产业,即数字新经济、低碳新能源、生命新科技、汽车新势力以及时尚新消费。


例如,建设虹桥数字经济生态区,以数字技术助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电子竞技和北斗导航等产业,推动建设长三角数字干线;加快集聚新能源龙头企业,聚焦新能源、节能环保和碳交易服务,打造绿色低碳先行引领区;大力发展特色医疗服务,支持国际创新医药器械贸易研发等,打造尖端生命科学临床转化基地、跨界融合数字医疗服务的示范区。



同时,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要素和配套资源集聚,支持新能源汽车能够进一步做强做大,发展智慧综合交通出行服务;发挥好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挖掘长三角消费市场潜力,集聚优质进口商品和服务,培育孵化本土品牌,建设国际级消费集聚区。


长三角的人大代表

3月4日,全国迎来了“两会时间”。上海方面,今年上海团60位代表,新增两位全国人大代表——刘多和张凡华。其中,上海市副市长刘多此前是贵州团的代表,今年转入上海团;国网英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张凡华此前是安徽团的代表,今年也转入上海团。上海团目前一共有5位院士。其中,中科院院士有4位,分别是复旦大学教授许宁生、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马兰、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建宇、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所长李林;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即中国商飞公司首席科学家吴光辉。


安徽方面,此前因工作调动,浙江团全国人大代表郑栅洁、重庆团全国人大代表唐良智调入安徽团,胡启生、张凡华调出,安徽代表团现有代表113名。此外,江苏代表团共有138位全国人大代表出席本次大会,浙江代表团则有90名全国人大代表。



地 区 动 向


杭州首提跻身全国一流城市

2月28日,《杭州日报》刊登中共杭州市委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全文。报告指出,杭州是“重要窗口”省会城市,地位十分特殊,国际关注度高。报告明确,要跳出杭州谋划杭州、立足全局发展杭州,在全省更好发挥头雁作用,争取跻身国内一线城市、全球城市第一方阵。



这是杭州官方首次明确提出争取跻身国内一线城市。


通常来看,经济总量、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大小是衡量一线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准,毕竟只有足够的体量,才有足够的辐射力。目前上北深广GDP位居前四,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也位居前四。


对比四大一线城市,杭州数字经济发展近些年十分突出,吸引了大量人才。但也有专家认为,与一线城市相比,杭州更像“单打冠军”,综合性功能与一线城市尚有距离。比如,很多基础性资源和设施方面,质量、数量仍然不够,城市规模比较小,中心城区的资源集聚力度仍有不足,对周边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仍需进一步增强。


浙江三市五年冲“万亿”浙江三市五年冲“万亿”浙江三市五年冲“万亿”

浙江三市未来五年冲“万亿”


近期,浙江的绍兴、温州、嘉兴提出同一个目标:冲刺“GDP万亿俱乐部”。


2月28日,绍兴市第九次党代会开幕。在党代会报告中,绍兴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内要跻身“GDP万亿之城”,突破城市能级的“天花板”。


图源:绍兴发布


温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十四五”末力争实现万亿级地区生产总值、千亿级地方财政收入、千万级常住人口、百万级新增人才。


嘉兴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也设定了同样的目标:今后五年,嘉兴要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


从现有经济体量看,温州最有可能率先“冲线”。去年,温州市GDP达7585亿元,增长7.7%。绍兴、嘉兴去年GDP分别为6795亿元、63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8.5%,增速列全省第三、第五位。


专家分析,浙江三城冲刺“万亿”的竞争力在于:一是民营经济发达,人均收入高和消费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有明显推动作用。二是浙江“十四五”期间将推动杭州湾的跨海发展战略,嘉兴、绍兴均为环杭州湾城市群成员。三是浙江省的双循环格局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浙江经济既外向也内向,一大批民营企业、互联网企业在国内市场中的发展比较好。


之前,江苏的常州、徐州、扬州等城市也公开提出要在未来五年冲刺“GDP万亿”。


江苏降首付第二城,来了


2022年1月以来,多地政府加大松绑力度,希望通过降首付激发短期购房需求,弱二线及强三四线城市纷纷下调首付比例。这一趋势还蔓延至经济强省江苏。


继南通打响二成首付“第一枪”后,与南通同处苏中地区的泰州,也加入此行列。有消息称,泰州工商银行、民生银行首套房首付已能做到最低2成,利率最低5.18%-5.2%。当然前提是首房首贷,且还要看贷款人的资质,所购买的楼盘是否与银行有所合作。


江苏泰州金融中心入夜


在此之前,南通是长三角第一个两成首付城市。2月25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江苏银行五家银行下调了南通市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降至最低20%。有观点认为,“2成首付”推出的背后,是南通楼市下行,开发商们“花式促销”也依然去化不理想。


下调首付比例直接降低购房者入市门槛,过往多作为短期措施。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以及2014年全国房地产去库存时期,这一“救市”手段都曾密集出现过。



榜 单 发 布


              苏浙皖,

谁最舍得在高等教育上花钱?

省属高校的年度经费预算,往往能折射一个地方的财力以及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近期,苏浙皖三省陆续公布了2022年度地方高校经费预算。


江苏方面,苏州大学和扬州大学是江苏各大高校中经费预算较高的院校,苏州大学经费预算为38.10亿,依旧居首位。扬州大学2022年经费预算则是首次达到了30亿,较去年增加了3亿,稳居第二。经费预算超过20亿元的六所高校里面,只有苏州大学与南京师范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其他都是“四非”高校,并且南京师大比扬大、南工大的预算要低。



浙江方面,省属高校预算最高的高校并非宁波大学,而是浙江工业大学,2022年度经费预算达到39亿元。宁波大学在遭遇双一流“警示”的背景下,预算呈快速增长态势,今年预算达34.04亿元,两校之间的经费差距已从去年的8亿元缩减至5亿元。预算为20-30亿元量级的,分别是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嘉兴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安徽方面,作为安徽省属高校唯一的“双一流”建设大学,安徽大学2022年的预算经费突破了20亿元,达25.01亿,较去年13.4亿,增长86.6%,为历史最高。此外,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的预算经费也突破10亿元,较去年都有明显增长。安徽省的高教投入一直以来存在偏低的问题,这也部分导致安徽高校的竞争力不足,水平无法实现明显提升。不过通过2022年的经费预算来看,安徽省已开始进一步加大对省属高校的投入。

安徽省2022年省属高校预算经费汇总(仅统计现有公办本科层次高校,不含独立学院及民办高校经费;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安徽省教育厅


放眼全国,截至目前,广州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2022年的预算经费在已公布的高校中名列前三,广州大学作为市属高校经费更是突破40亿元。


上海,又是全球第一

近日,全球专业航运咨询机构Alphaliner公布了2021年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30的榜单,中国独占10位,分别为上海港(1)、宁波舟山港(3)、深圳港(4)、广州港(5)、青岛港(6)、天津港(8)、香港港(10)、厦门港(14)、高雄港(17)、营口港(30)。


图源:港口圈


在吞吐量方面,2021年,全球前30大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合计超4.5亿标箱,同比增长了6.8%,其中中国港口的吞吐量占比达到47%。


就头部排名而言,前十大港口中中国占7位,上海港依然雄踞鳌头,连续12年领跑并连续正增长,且2021年增量最高,进一步拉开与第二名新加坡港的差距。同时,上海港今年有望冲击5000万标箱,成为全球首个破5000万标箱的集装箱港口。宁波舟山港去年完成年货物吞吐量12.24亿吨,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按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位于全球第三,并且缩小了与狮城的差距。



 赖镇桃

  在都市冒险中寻找新空间 

微信号 : zita_123123

加微信请注明来意


作者 | 赖镇桃

编辑 | 陈   莹

排版 | Danielle

图片 | 部分来源于网络

E N D

『南风窗·江南智造总局』 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商务合作:0510-8810272 /  18925369074(微信同号)

投递简历:dinglq_nfc_wuxi@163.com


推荐阅读

区域观察

政策观察

产业观察

时事观察

会议观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专注于长三角新兴产业发展、区域一体化和城市营商环境改善的研究与观察,在中央权威政策解读、政商学媒“四维一体”资源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第三方咨询和城市及企业品牌传播等领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一流的智库服务。


『江南智造总局』为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点击在看分享您的新“智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