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语种:信息与经济

常员同 后小语种时代 2023-09-25


1.在市场中,语言是什么?




前一篇文章提了奥地利经济学派,这里再次介绍一下。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假定所有人都是无知的,每个人只掌握有限的局部信息,人与人是有差别的,在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上都是有限的;它把市场理解为一个过程,认为市场的基本特征是持续不断的竞争,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发现信息和知识,协调人的行动,推动合作。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学的重点是作为过程的不均衡。引起不均衡的变化既有外生的,也有内生的。

 

价格在解决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并不在于均衡价格能准确无误地传递有关信息,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在于:非均衡价格能够提供纯粹的盈利机会,诱发逐利企业家的警觉和套利行为。企业家是市场过程的基本力量,通过发现盈利机会使得市场从不均衡趋向均衡。没有企业家,市场就不可能趋向均衡。换言之,市场的优越性不在于它能随时随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激励,这种激励诱使企业家不断改进和优化资源配置。


学生年代,在读者还是意林看过一篇文章(笑)。美国的资本家花大价钱,假设从欧洲到北美的跨洋电缆,虽然这时候已经有官方的电缆的。但是自己建的比官方的快0.7s,更能即使准确知道欧洲股市发生的事情,从而抛售/购买股票。这就是信息的价值。

 

语言是什么?

 

高中政治里学习过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如果学习过考研政治,还能对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有更深的理解。

 

那么在这里进行提问,语言属于上层建筑还是经济基础?显然不属于经济基础。


但是他属于上层建筑吗?也不是。


他无法随着上层建筑的发展,对经济施加影响,因为语言从一定的历史尺度来看,变化不大。


我所搜到的结论是:语言不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既不属于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也不属于经济基础(社会存在),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和全民性。

 

以下观点全属于个人臆造,建议先怀着否定的立场再进行阅读。


2.语言的本质:信息




在此我提出的观点是:语言是信息,语言是信息的载体。

 

语言=信息=经济。


信息是经济的表现形式,可以替换成为资源,资本,市场,赚钱等经济表达,一个是表现,一个是本质;但为了方便理解,下文对这些概念不进行区分。


关于语言是一门工具还是技术的争辩,我侧重于工具,因为语言解决的是交流的问题。语言所承载的信息的价值,等于语言自身的价值。


语言中的信息的价值自身有一个尺度,这是本质尺度:经济尺度。

 

另外还有两个表现尺度:


一、语言自身的真实性


一门语言说得越精准,越流畅,其所承载的信息就越真实,在交流过程中带来的误解就越小。通俗的说就是对此门语言的掌握熟练程度。并由此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点也不会说这门语言,完全懂了这门语言。这不是两个独立的点,而是两个点组成的一个线性的阶段,从会说到不会说,从0—100这样的一个尺度。


二、语言承载信息的时效性


最先掌握这门语言的人,通过语言的时效性进行套利,最能挣到钱。之后信息被所有人知道了,都涌入其中,从赚钱到赔钱。虽然从蓝海到红海,这个红海阶段,后进入的人还是能进入钱,但数量和几率都不如蓝海时挣的多。时效分为预先信息,及时信息与信息失灵/信息延迟。也可以从信息保真到信息失灵这样一个0—100的线性尺度。

 

这两个尺度构成一个坐标系。你掌握的语言可以归结到这个坐标系中。根据你掌握的语言在这个坐标系中所处的位置,可以粗略判断它的价值。

但奥地利经济学派认为引起不均衡的变化既有外生的,也有内生的。


从外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就是市场引起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我把外生变化分为政府和市场,市场再分为国内和国外。


政府的用“计划”来进行表达,计划带来了行政垄断。


国内市场的表现为语言的辅导机构化,国外市场表现为语言的留学化。

 

所有理论性的东西在上面基本结束,下面尝试用理论分析一下面临的问题:小语种专业面临哪些外生变化?

01

从信息的经济价值尺度看一门语言,也就是看这门语言的对象国是否有钱。

以俄语,冰岛语为例。


冰岛在08年破产,所以那一年毕业的冰岛语学生没有就业岗位,都选择转行。


俄罗斯的经济体量相当于广东省。俄罗斯的2020年GDP总量为1.4万亿美元,同年广东省GDP折合1.6万亿美元。经济体量小,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少,所以工作机会也少。

中俄政治上叫得响,但经济上一直很冷。中俄贸易总量还不如中越,只和600万人口的弹丸小国新加坡持平。


现实世界是马太效应,穷者越穷,富者越富。两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经济往来才会频繁,而且之后越来越频繁。如中国和日本、西欧、美国。


从这个角度看,对象国越富裕,这门语言身上才会附加更多的挣钱的信息。如同你知道巴基斯坦总统访问,和美国总统访问,二者传达的经济信息是不一样的。

 

02

同经济价值联系。

 90年的对外开放,带来了足够多的经济机会。此时需要掌握一门语言才能同国外联系,解读这些信息。这就是跨语种套利:


把一个语种环境下的信息和资源拿到另一个语种下套利,挣取两个语种环境下的价差。

 

90年代不需要祖鲁语的人才,因为这门语言承载的经济信息根本挣不到钱。如今随着对非洲的援助,涉及了更多的贸易往来,前些年我国开设了祖鲁语专业。

 

03

信息的时效性。

许多小语种, 在对外开放之初是存在跨语种套利的机会的,因为掌握这门语言的人足够少,市场空间足够大。


但是现在互联网把这种套利机会消减到趋于0,而且互联网/机器翻译越发展,这种套利机会就越少。


同样的消息,有自媒体来告诉你,用英语来告诉你,纸媒来告诉你,互联网爬虫抓取告诉你。小语种信息1秒钟之类,从发生传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同理,语言的辅导机构化,留学化,大量的人都能掌握一门语言。打破了传统的“语言只能通过大学专业才能习得”这样一种途径。失去了语言的时效性。信息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来进行传递。


市场对信息的时效性造成了完全打破,只剩下为数不多的行政垄断可以幸免于难。但是这些“计划”根本不能容纳大量的应届毕业生,也就大量失业转行了。


小语种也只有文学可以幸免,但是因为是文学,没法提供足够多的经济机会,不值得去套利,当文学只能靠情怀度日时,也许是社会的问题,但总归是一种悲哀。


小语种的衰落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从“套利”到“逃离”,这是时代发展导致的,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任何人都无法改变。

 

04

英语国际化的问题。

语言是信息,所以只要把这信息传递到了,不管用什么方式都可以。就像在四六级考试的翻译部分中,同一句英语,有很多种不同的翻译方式,但老师都会给你对的分,因为你已经传递好了信息。


那么在小语种身上也是如此,从小语种到英语,再从英语到中文。这一步只要信息足够保真,那么就没有问题。由英语作为中介来二次转译,比从小语种直接翻译成中文,花费了更少的时间,实现了近乎同样的效率。市场经济会如何选择也就显然了。


英语国际化不仅仅是单一小语种和中文的关系,是所有语言都能有了一位中介。像在淘宝网上,对于所有的买家和卖家来说。你想和德国人做生意,想和日本人做生意,不必去学德语、日语,只需要会英语就够了。学了英语之后,还可以和韩国人做生意。


英语就是现代世界的巴比伦塔。

 

05

信息的真实性。

承载信息真实性带来的壁垒,以阿拉伯语为例。


阿拉伯语是最难的语言,对于发音、书写、习得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另外还有各个地区不同的方言。


从语言的真实性来说,要想传达阿拉伯人的信息,难度很大。而且因为习得难度的问题,很少人会对这门语言感兴趣。


那么这个掌握难度就成为了事实上的一种壁垒。

如因为数学难学,很多人就不学数学了,那么在就业上数学能力就成为了你的竞争壁垒。


 朝鲜族出身的人天生就会韩语,不需要再到大学里学习,对于信息就能够实现100%复现。


对语言的掌握也影响着所学语言承载信息的真实性。大概一般高校学生有70分,top高校学生有90分。60分及格,掌握及格者才能进入市场。如果你连一门语言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即60分都没有达到,那么企业是不认可你的。所以对于30分、40分、50分来说都无所谓,因为都没有达到要求。


有的企业兼容60—85分的这些同学,有的企业兼容90—100分的这些同学。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他们需要的是70—80分的这些同学。如果有的同学语言能力是90分,是overqualified了,那么就去竞争90分的岗位,如华为,xx部等。

 

这里机器翻译对信息真实性进行了改进。10年代的机器翻译只有30分,但是20年的机器翻译能达到65分,能都完成绝大多数的信息传达,对公司是够用的。同时,原本一个员工只有60分的传达信息能力,在机器辅助翻译之后,传达信息的真实性能达到80分,这就是机器翻译对于整个翻译行业的颠覆。


06

关于政府的外生变化。

1.计划。


政热经冷的“政”也是这个。


计划的观点很容易理解,那就是体制内要不要你。


超小语种的就业,和国家对这方面的名额需求相适应。你很难听说过一个克罗地亚企业,斯洛文尼亚企业来华投资设厂。对这些超小语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体制内。那么吸引这些应届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就只能由计划来提供。


但是计划不能提供给所有人,只有2.3个岗位可以提供,但是同期招生的有10多个人。


为了弥补不必要的风险,机票是必须要超售的,10多人中你不能保证,也不能确定,谁才是你需要的那些人。


那么另外招生的那些人,只能成为储备人才。储备人才的意思是,你可能有用,也可能没用,薛定谔的部委名额。也有可能一辈子也用不上你,最后只能转行。


超小语种有计划,大语种的计划更少。因为计划在前期,公交车上已经有足够多的人,没有空位了。


生活是厌恶风险,寻求确定性的。如果没有非去不可的情怀,不要在超小语种里寻求那20%的计划性,在小语种里寻求那2%的计划性。


2.其他专业的计划性。


计划性鲜明的专业如法学、汉语言与医学等专业。你能看见很明确的计划性,直接的行政垄断。永远会有岗位留给你竞争,这就是生活的确定性。


-END-

“在看”我吗?



文 | 知乎常员同 排版 | 歧路盐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