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秘籍收好!史上最特殊奥运这样报道!!!

邢翀 庖丁解news 2022-03-17


如果说奥运会是运动员实现巅峰梦想的殿堂,报道奥运会则是体育记者职业生涯中的梦想殿堂。


7月14日,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成立。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经历史上首次延期,东京奥运会终于要与世人见面。在奥运“江湖”中,实现“武林梦想”不怕晚,媒体记者要和运动员一样,拿出“专业武器”作战;疫情之下的奥运会必然有着特殊性,奔赴“战场”前还需做好充分“武装”。


体育新闻看似简单,实则专业性很强。中新社一直以来在体育报道领域有着优势和特色,派记者采访了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的历届奥运会,锻炼了一大批优秀体育记者。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期间,本文作者中新社记者邢翀在混采区采访香港武术世界冠军耿晓灵。


笔者曾参与过冬奥会、世界杯、世锦赛、亚运会、全运会等大型赛事报道,从中积累了一定报道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体育新闻怎么报?


大型体育赛事报道节奏相当紧凑,对于通讯社而言,一场关键比赛结束后,往往要第一时间发出消息、通讯、述评等不同体裁稿件,强度甚至不亚于全国两会报道。因此更需要做好准备,抓住重点,迅速反应。


▲边看比赛边写稿已成为体育记者日常。2019年多哈田径世锦赛,作者在媒体专属看台写稿,当天比赛进行时已近晚上十一点。


以2019年阿联酋亚洲杯为例,四分之一决赛国足频频失误以0:3不敌伊朗队,从而遗憾出局。


除了赛事本身关注度极高外,这场失利引发了一连串后续影响:在场边接受采访时,队长郑智称这可能是他最后一场国家队比赛;在赛后发布会上,国足主教练里皮辞去帅位。


▲资料图:2019年11月14日,国足在世预赛40强赛中不敌叙利亚,赛后国足主帅里皮再次宣布辞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接二连三的重磅新闻事件需要记者快速作出反应。当晚比赛结束临近晚上11点,我除了第一时间首先发出消息稿《国足0:3不敌伊朗 无缘四强》,还发布了两篇通讯稿《里皮告别无表情》《郑智含泪告别:这可能是最后一场国家队比赛》,一篇述评稿《国足告别阿联酋》。笔者还清楚地记得,写完述评稿后已近凌晨三点。


▲2017年伦敦田径世锦赛是飞人博尔特谢幕之战,传奇谢幕给世人留下了无数感慨。


要在三个多小时内完成四篇重要稿件,工作量非常之大,这就需要记者熟练掌握不同体裁的写作方法。


01

比赛消息

除了赛程赛况外,记者还需要补充背景信息,比如双方交手纪录、赛前双方备战状态等;赛后如果能第一时间采访到运动员,建议将运动员即时引语添加到消息稿中。赛前背景+赛况+赛后引语,能够组成一篇比较完整的体育消息稿。


02

赛场通讯

消息只是一个“基本盘”,记者前往赛事现场报道,更多的意义是去发现电视转播镜头捕捉不到的信息,甚至是一些微小的细节,这也是通讯的价值所在。


比如在国足失利后的发布会前,观察到这样一个细节,凸显里皮告别时的情绪:“和此前赛后发布会不同,这次里皮先是和亚足联新闻官沟通了许久,新闻官脸上略有为难,但最终还是妥协。原来,里皮说要发表一个简短的致辞,不会再回答现场记者的任何提问。”


▲资料图:里皮在比赛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除了现场细节的铺垫,还需要背景资料勾连。比如“其实,在里皮执教的两年多时间里,无论是胜利还是失利,他几乎都是这种表情。”这种过去与现实的串联,能够让稿子更加丰富、立体。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通讯是一种非常能够体现出记者个人特色的稿件,通过文字带领读者神思遐飞,这是体育通讯报道的魅力所在。


03

赛事述评

相较于通讯,述评的评论性质更强,是一场或一次体育赛事的总结评价,通过“旁征博引”表达出一个清晰的观点。


▲东京奥运会开幕日期临近,当地时间7月12日,警察对奥运会主新闻中心进行安全检查。


比如,亚洲杯比赛“里皮征召众多老将恰恰说明中国年轻球员可用之材不多”。为了印证这一结论,可以从历史引入:“过去15年中国青少年梯队从未染指亚洲前四,从2008年到2014年四届亚少赛从未小组出线”;还可以借助“他山之石”:“从传统鱼腩到本届亚洲杯八强,越南足球的崛起很大程度受益于12年前越南足协掀起的青训热潮。”


当然,熟练掌握这三种基本体裁需要建立在前期大量资料收集的基础之上,需要记者具有一定积累。体育新闻绝不仅仅是报道赛况,正如运动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记者需要平时有积累,才能在大赛上“不失手”。


体育新闻报什么?


掌握了消息、通讯、述评三种基本“菜例”,还需要套用到不同赛事的“盘子”里,才能做出“佳肴”。


对于奥运会等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往往需要融媒体综合性报道,更需要提前做好策划。从文字写作角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赛前预热稿。一般可以选择代表团成立这一时间点,连续发出多篇预热稿件,包括代表团名单解读、老将新秀盘点、重点项目预测等。


▲7月10日,中国帆船帆板队启程前往东京,成为参加东京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中第一支出征的运动队。


2018年平昌冬奥会开幕前,我发出一系列预热稿件,如总体形势盘点稿《冬奥前瞻:中国军团迎接严峻“中考”》,以及各个单项的分析稿《中国花滑平昌“待放”》《中国短道速滑“韩流”中前行》《空中技巧“打头阵” 中国雪上项目全新“出发”》,从总体形势和优势单项上做到了较为充分地分析预热。


2、抵达现场后,可以发出见闻类的手记稿件。如《各国记者观冬奥:感受“冷”平昌 预“热”冬奥会》《当女足世界杯遇上法网》《感受“中东体育之城”的冷与热》等,另外还可以报道代表团入村仪式、探访运动员村等赛前重点新闻事件,通过记者视角引领读者感受大赛前氛围。


▲2018年平昌冬奥会期间,短道速滑世界冠军刘秋宏在中国之家接受中新社面对面专访。


3、正式比赛开始后,进入赛事报道阶段。综合性运动会每天进行多个项目比拼,需要提前做好赛事梳理,特别要关注首金、代表团重点优势项目、世界体坛明星参与项目等。


历届奥运会首金关注度极高,包括赛事首金和代表团首金,两者“完美结合”自然是重磅新闻点,但如果“失之交臂”,这种遗憾同样具有报道价值


东京奥运会首金将在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中产生,中国运动员将参与角逐,将是一大看点。



▲5月15日,在上海举行的2021年全国跳水冠军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全运会跳水资格赛女子3米跳板决赛中,重庆队选手施廷懋以总成绩373.05分夺得冠军。中新社记者  张亨伟  摄


游泳、田径是奥运会等综合性运动会两个基础大项,是速度和耐力的最直接体现,泳池和跑道上的百米大战都备受世人关注,众多顶级体育明星参与。


近年来中国游泳和田径都有了长足进展,徐嘉余、苏炳添、巩立姣等名将表现非常值得关注。


▲7月8日,中国国家乒乓球队奥运热身赛在威海南海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挥拍开打。中新社发 王晓根 摄   


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射击、女排、体操、举重等中国军团传统优势项目将是关注的重点。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体育比赛偶然性极强,重点运动员参与的预赛、半决赛等同样值得报道。


另外,对于中新社而言,外国体育界知名人物、华人选手,以及港澳台地区选手等也是关注的重点。


▲7月8日,东京奥运会中国香港代表团授旗典礼在礼宾府举行。图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与代表团成员交谈。中新社发 钟欣 摄


如雅加达亚运会时采写稿件《又见丘索维金娜》,讲述了这名体坛老将留下感人故事后重新出发;《翻滚的男孩已长大:李智凯鞍马摘金》稿件,运动员为中国台湾知名纪录片《翻滚吧!男孩》主人公,都获得很好的传播效果。


由于奥运会项目众多,其余项目赛况可以通过每日赛事综述“一网打尽”。另外,一般还会通过赛事前瞻,梳理下个比赛日的看点。


疫情之下有不同


东京奥运会与以往大型赛事最大的不同是,这是疫情之下举行的全球最大规模的体育赛事。出于防疫要求,记者的报道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更需要未雨绸缪,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


做好疫情防控的准备。东京奥运会将不接受海外观众入境,绝大多数比赛也将空场进行,媒体记者成为为数不多的能够入境、入场的群体。



▲当地时间7月8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第四次对东京都发布紧急事态宣言,适用期为7月12日至8月22日。图为日本东京的一块电子大屏幕上显示了日本首相菅义伟关于紧急事态宣言的发布会。


东京奥组委方面要求每家媒体指定防疫联络官,需要提前上报入境14天后的行程、出发前96小时内进行两次核酸检测并出具诊断报告、抵达后自行领取检测设备进行不少于8次的核酸检测,诸如此类的防疫措施也为各家媒体增加了不少报道之外的工作量。


目前国内前往东京的商业航班数量有限,且均需要在国内北京以外城市转机,回国后还要接受“14+7”隔离,此次报道可以说是相当“舟车劳顿”。


近期日本疫情形势反弹,尤其是德尔塔变异病毒存在扩散风险,做好防护是记者顺利完成报道任务的基础。



▲4月13日,中国队球员取得比赛胜利后喜极而泣。当日,中国女足战胜韩国女足晋级东京奥运会。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做好采访受限的准备。虽然允许进入场馆内报道,但记者依然不能与运动员面对面接触、采访,代表团升旗仪式等环节也相应取消或缩短,能否进入奥运村也尚不可知,且前14天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记者的采访报道受到了很大限制。


在这些限制之上,记者仍需完成规定动作。其实,这些限制也正是本届奥运会的特殊之处,更是外界关注、受众好奇之处。因此,完全可以在这些特殊之处上做文章,挖掘报道方式方法。比如可以重点推出记者手记、记者见闻,带领读者体验疫情之下进入日本报道奥运会的全过程。


▲跑体育赛事经常会面临各种“突发”。2019年法国女足世界杯,揭幕战比赛时虽已至6月,但看台上温度却很低,作者只能把全部装备裹上御寒。


奥运会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往往需要集合全社之力、前后方配合报道,除文字外,还要结合图片、视频、vlog等多种形式传播。对于前方记者而言,最为关键的是挖掘一手素材,凸显“现场感”,这是记者前往新闻一线采访报道的意义所在。


很多刚入行的记者,甚至是在其他领域报道经验丰富的记者,都在交流体育报道时反映不知如何下手。从事体育报道几年来的一大感触是,体育新闻报道非常能够锻炼记者基本功,记者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发出报道,同时更要有受众思维,从受众需求、阅读兴趣出发,灵活处理稿件。


▲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新社前方报道团,整个春节假期大家在一线并肩作战。


对记者而言,无论是在前方还是后方,奥运会都是难能可贵的报道机会。每届奥运会报道中,都有记者在国内采访运动员家庭,记录运动员成长过程中鲜为人知的经历,取得很好传播效果,因此这就需要分社(记者站)力量参与。


经过这样一场高强度体育赛事报道的洗礼,相信记者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锻炼,成为职业生涯中的一大财富。


作者:邢   翀

编辑:戴梦岚


推荐阅读:

西藏过节=唱歌跳舞?别错过这些节日新闻“彩蛋”!

大象“北游”,猛虎下山,突发动物新闻怎么做?

四大“板斧”带你拍出视频爆款!

毛泽东为什么是“新华社最好的记者”?

记者眼中的中亚:近在咫尺,却又何以陌生?

在韩国当记者啥感觉?一文读懂“似近又远”的国度

看透西游记里的猴子与美妖,才能懂得这些“人情世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