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说课稿汇总(文末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微课+课件教案试卷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课本练习题答案

初中地理知识全整理,初中三年不用愁

初中地理地名的八个记忆法,暑期吃透

人教版初中地理期末试题试卷汇总下载

用漫画学地理有趣,匹配90%中小学书

初中历史、地理微课精讲+预习资料汇总

全册说课稿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1.1《疆域》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疆域》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有关地球、地图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教材的内容有:1、优越的地理位置;2、海陆兼备的大国;3、行政区划,从教材内容看,它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教材通过大量的读图活动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今天我来说说第一个框题;优越的地理位置。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提出了立体“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掌握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其优越性。

  2、通过阅读,查找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用图能力。

  3、通过了解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众多地名在地图上的空间位置的落实是本节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 课堂教学主要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我先说教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时我主要

  采用讲授法、讨论比较法、读图分析法。尽量多渠道、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时,设置课本P3的活动,对比我国与俄罗斯、日本等国位置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理解。? 下面我说学法: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地图,记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地理空间概念。

  五、说教学过程:

  今天我重点说本节课的第一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好的开头,成功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谜语 “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进入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的学习。

  2.讲新课

  让学生回忆,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加以描述?回顾之前的知识,进入新课的学习。针对地理位置。我将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这三个方面来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我首先用地球仪向同学们展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并要求同学们结合课本图1.1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来进行观察(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提示一些特殊经线和纬线让学生进行标注)。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找出我国的地理位

  置。

  首先是半球位置: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我国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那我国在哪个半球?这样就可以得出: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的结论。

  其次是从纬度位置看我国最北约为53度多,最南约为4度。大部分位于五带的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最后从海陆位置让学生上台指出太平洋、亚洲、中国的位置,得出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的结论。

  这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标理念,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读图分析的能力。接下来进行归纳小结我国的地理位置,以便帮助同学们加深印象便于记忆。为了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锻炼其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我们接下来进入到一个活动中: 1、通过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来体现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2通过与蒙古、日本相比,来体现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我国位置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3.复习巩固

  通过选择题、材料题及填空题的设计使学生不仅可以及时掌握重难点,而且对知识点也能及时巩固,对知识有个全面的理解,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和效果。材料题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4.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通过课堂小结,带领学生重新梳理知识脉络,及时巩固新知,使知识系统化。为了拓展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设置问题:我国辽阔的疆域是怎么体现的,引导学生对下个课时的内容进行预习。

  六、说板书设计: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地理位置优越:海陆兼备


1.2《人口》

一、说教材

《人口》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的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分布的情况。是*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是学生学好*地理,尤其是学好我国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知识以及分区地理知识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才能合理布局工业、农业、交通和城市。因此,学好本节教材,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将为学好后面各章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 

2、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并简陋分析建国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3、学会制作人口增长曲线图 

4、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概况、使学生明白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估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出路,也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分布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为我国人文地理的学习打基础。如何交换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作图是本节的难点。

本节教材出现了四种类型的图表:如扇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线状统计图、人口密度分布图,因此,如何教会分析上述图表和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是本节的难点。 

四、说学情 经过七年级世界地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世界地理中世界人口的学习,使学生已经具备了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等基本概念和人口分布图的阅读能力,这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八年级的学生散漫、不勤于思考和不重视地理课也将使本节课的难点突破具有一定的挑战。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

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求及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本节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质疑,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运用读图分析法、启发诱导法、分组讨论法。 

学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创设一定的情境下,主要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加以点拨。通过引导学生读、思、议,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读: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习惯和能力。

思: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议:学生围绕教师的质疑,展开讨论,进一步理解知识。 

六、说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情境创设:第13亿个公民诞生的图片资料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人口》的学习 

新课学习:活动一感受

a.多媒体展示《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饼状图》,*占21.2% 

b.多媒体展示《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图》找出5000万以上人口大省,9个。 

c.生活中人口拥挤的画面:下班的路上、海滨浴场、春运的候车室 说明:让学生感受13亿不再空洞、不再抽象。直观地在他们的脑海中建立起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形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从而解决了本节的一个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活动二

我们来发现:我国人口达13亿,那么我国人口的发展状况如何呢?

a.展示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公元0年----公元2000年的变化状况,这主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慢 较快 飞速发展(基本国情),解决了教与学的重点。 

b.师生共同完成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的曲线图,教会学生作人口增长曲线图,从而突破了教学难度。这个难点的突破体现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的教学理念。 

c.在自制的我国建国后人口增长曲线上进行自主分析,自主发现问题:1949-1990变 1990-2005化变慢,原因:计划生育 d.计划生育的国策 说明:整个活动中,主要是学生自主活动,去动手做,去观察,去发现,不 仅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也初步树立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口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三探讨人口分布的特点 13亿人口在我国有的地区多,有的地区少,分布如何呢? a.人口密度的复习:比较中、俄、美、世界。横向比,我国的人口密度大 b.展示各省级单位的人口密度图,找出d小大的省区、分布概况。c.展示人口密度图归纳总结:东多西少 以上探索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使由简---难,由分析、推测---科学*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又突破了教学的另一个重点人口分布特点。 

课后拓展延伸:探究 

1.为什么我国人口东多西少 

2.我国人口过多带来了哪些人口问题 

七、说板书 

一、人口多,是世界第一 

1、人口多 

2、人口增长快、原因国情→国策 

3、国策:计划生育 

二、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1.3《民族》

一、说教材

《民族》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3节,本节主要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和分布特点。本节课既是第二节《人口》的延伸,又为以后深入的学习区域地理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我国民族的基本构成及分布情况;

2.能够准确理解并记住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比不同民族的风俗,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文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树立民族平等的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56个民族的基本构成及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难点】

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二、说学情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掌握了我国疆域的范围和人口分布的特征,本节课重点介绍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少数民族分布的特征,八年级的学生思想逐渐成熟,思考问题比较全面,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说教法学法

主要使用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还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中掌握地理知识。

在整体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展示少数民族的图片,并提问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位置分布特点,从而引入本节课。

通过展示图片,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探究欲望。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民族构成

自主学习书本5分钟,自学结束选取几位学生进行回答,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我的补充可归纳出我国的民族构成。

简单的知识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民族文化

展示人民币的图片,各少数民族不仅在文字上有差别其他方面也各不相同,从而进入对少数民族风俗文化内容的学习。

借助人民币既体现地理知识的生活实用性,还可以增加本节课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小组讨论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要求5分钟。讨论结束之后请各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

小组讨论的形式既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民族分布特点

展示中国民族的分布图,找一找我国主要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

学生得出我国的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读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环节四: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我以说一说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以“说一说”的形式进行课堂小结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环节五:布置课外作业

找找你身边的少数民族朋友,将他们的民族特色记录下来。

课外作业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主要展示了本节课两大框题的主要内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内容,在位置分布上主要位于黑板的中间位置,方便左右两侧的学生观看板书,提高板书书写的有效性。

民族

  一、民族大家庭

  二、民族分布

  1.分布

  2.特点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2.1《地形和地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的第一课时。课型是新授课。

下面,我就本节课,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地势和地形》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引导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识记各山脉以及地形区的名称和特征。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读图分析、总结规律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教学重点:是记忆主要山脉及其地理位置;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教学难点:是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已有了一些基础,但水平仍然较低,需进一步培养、锻炼。在地理学习中仍然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三、教法分析

教无定法,教学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应注重学生读图、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采用的教学方法:

(1)讲学稿授课法 (2)小组合作学习(3)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

四、教学方法、手段

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现代教育,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教知识,更要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习方法:以讲学稿为载体,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读图观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为主。经过观察思考、交流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达到学习目的。

以上的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是想让学生在教学中感悟三维目标,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过渡:那么怎么把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接下来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

五、教学过程(我这节课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1、提前准备,熟悉教材

课前与同科目教师合作,精心设计讲学稿,让学生预习所学内容。

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授课时,先用多媒体链接展示“中国各大地形区”视频,让学生对地形有感性认识,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引入中国地形与地势的特点,很自然的导入新课。

3、读图分析,探索新知

在认识中国地形特点时,我会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总结出中国地形特点。为避免学生找不到入手点,我会让学生观察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因为山脉构成的我国地形的“骨架”,这部分我主要是应用了白板绘图功能和拉幕功能,利用这些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我国主要的山脉以及山脉的走向,达到认识我国地形“骨架”的目的。然后利用白板的拖拽等功能进一步认识在山脉中镶嵌着的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区。用一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沿着老师的思路接近正确答案,即可顺利得出中国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4、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表”,请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完成图表。请几名同学在白板上标出我国山脉以及地形区的准确位置。其他同学做出纠正与评价。这样的认知过程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学生通过读图、填图会很顺利地得出中国地形特点。在完成图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5、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以上分析了我国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这一特点对我国自然环境其它方面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这是本节的难点,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完成,把学生分成六大组进行讨论问题,同时利用白板展示相关图片(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分析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分组回答,同时其他小组进行继续补充完善,最后教师总结回答(突破难点)。

6、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等等都产生重要影响。让我们再想一想,如果我国的地形类型非常单一,那会是怎么样的情况呢?(引导学生沿着上面各题的思路反向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不利于我国发展多样化经济)

最后完成课后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转化能力。

说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1.三级阶梯状:

第一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第二阶梯:平均海拔1000~2000

第三阶梯:平均海拔500米以下


2.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对气候:利于东部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富的降水

对河流:使大多数的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

对交通:沟通东西,阻碍南北



六、教学反思

   教学中使用了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示意图”与“中国地形图”并填注表格的方法。这一方除了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作用外,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其一,将示意图与地图结合使用,既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知识,又拓宽和提高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其二,用表格、总结学生口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并提高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足之处:在处理地形图上也该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看和发现,更多地从地形图上去认识我国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地形,应该多从地形图上去认识我国的地形,有顺序地从我国地形图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去认识。从海洋到陆地,一个一个地认识,这样学生会掌握得更好些。


2.2《气候》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地理的第二章第二节气候。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生,说教法与手段,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效果的预测几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的第一课时——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夏季普遍高温。


  在地理环境诸多要素中,气候与地理学习的所有章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节课“南北气温的差异”体现了气温作为气候最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的重要地位。这部分知识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其他气候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二、教材重点分析


  1、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冬夏季的气温分布规律。(气温作为气候最基本组成要素之一的重要地位。这部分知识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其他气候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2、一月零度等温线的位置及其他意义。(零度等温线的其他意义在学习本书后面几节内容上都会用到。)


教材难点分析


1、对等温线判读的能力。(等温线图中等温线的表达一一容易混,而且等温线过多不易分辨。)

2、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冬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冬夏季特点不同,不易观察。)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中国一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学会分析说明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2、读“中国七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知道我过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中国一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中国七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学习分析说明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立体的感受到我国疆域的广阔,增加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


四、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的地理学习过程已有了较强的读图能力,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读懂等温线分布图。其次八年级的学生生活常识储备也较为丰富,大致能从南北生活习惯差异上了解到南北气温的差异。



五、说教法与手段


   为了刚好的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法,注重学习过程”使用情景导入法、读图、观察、比较法、自主探究法,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六、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法问大家现在都穿的什么衣服,海南人又穿什么衣服,引出今天教学内容会带大家具体了解南北气温差异。


【讲授新课】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一、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


1、带领学生读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明白图例也就是等温线所表示的内容,(这一步能够帮学生突破难点内容,读懂气温分布图。)

并通过观察等温线图得出结论:我国大部分地区一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这一步能够帮学生突破重点内容,读出气温分布规律。)

2、找同学读有关广州与哈尔滨气温差异的文段,带领学生计算两地温差。

3、让学生自己计算黑龙江北端漠河与海南海口两地的温差,得出结论,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4、提问学生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得到答案是纬度原因。

5、找出零度等温线,强调是秦淮一线,并简单讲解秦淮一线的其他地理意义。(本步讲述了重点内容之一。)

6、学生做练习册25页知识点一习题,教师讲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过渡:通过读一月气温分布图得知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要想知道夏季气温特点,还需阅读七月气温分布图。


二、我国夏季普遍高温


1、让学生自己计算自己计算黑龙江北端漠河与海南海口两地的温差,得出结论: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并不大。

2、带领学生读图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只有青藏地区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3、组织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为什么青藏地区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青藏地区等少数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4、学生做练习册25页知识点二练习题,教师讲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我国冬夏季气温的特点以及零度等温线的重要性。


七、说教学效果的预测


  通过带领学生读图,可提高学生对等温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先带学生计算广州和哈尔滨的温差可使学生学会计算温差,学生自己计算漠河海口的温差既锻炼了计算能力,又使学生对结论南北冬季温差大的结论影响深刻。而课堂练习,讲练结合,当堂巩固学生知识。最后学生活动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动脑能力,集体团结意识,最重要的是可是学生对讨论结果充分理解且印象深刻。


八、教学反思


  由于准备仓促,导致讲课过程中与教案过程不符,使教学过程有些混乱,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下次一定充分熟悉教案内容。


2.3《河流》

 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选自人教版教材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在讲授新课之前,我先就我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重点难点的确立等方面的内容作简单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水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在当今世界上,很多国家、地区、城市都存在着严重的水危机,水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河流、湖泊是人类重要的水源地。我国是一个河湖众多的国家,丰富的河流和湖泊,既给我们提供了灌溉、航运、旅游之便利,又蕴藏着丰富的水产、水力资源,但是,在我国因为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湖泊表现出来的问题也大不相同。所以了解我国河流的分布情况,认识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对抵御各类自然灾害,实现人地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内容

  本节的教学内容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众多的河流、湖泊、黄河和长江。从知识体系的设置来看,前两个知识点是从总体上研究我国河流湖泊的基本状况,而黄河、长江是我国最重要,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两条河流,教材也专门设置一定的篇幅加以介绍。

  在众多的河流中,教材从活动入手,借助我国外流区、内流区分布图,让学生明确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认识我国一些主要河流的空间分布状况,并在读图过程中,认识外流区、内流区的分布特点。教材把内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内部差异作为一个重点内容讲述,意在让学生掌握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河流、利用河流,为生产生活服务。此外教材还补充了典型内流河——塔里木河的阅读材料,意在加深学生对内流河的认识,并了解在干旱地区如何协调水与人类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除了对天然河流研究外,教材也提到了京杭运河这样典型的人工河,让学生了解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对自然的改造、利用,也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

  关于湖泊,教材没有浓墨重彩的介绍,而是通过学习活动和补充阅读材料,了解我国湖泊的分布情况,并探究湖泊对河流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于黄河、长江这两部分教学内容,由于教学环节的设置的影响,在这里就不加以分析了。

  3、我对教材的处理

  明确了教学的地位、作用和教材的内容体系后,我结合自身的业务素养、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环境的特点等条件,对教材进行如下的处理:

  1)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并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我觉得这个标准是对学生的最低要求。为了更好地掌握河流、湖泊情况,辨析各自然要素对河流湖泊的影响,探究河流湖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我决定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确定下面这样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基本状况。

  2、在地图上能描述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位置、界线,并能阐述他们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3、掌握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并理解河流水文特征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的关系。

  4、知道京杭运河时世界最长的运河,了解它在古代和今天的航运意义。

  5、掌握我国主要湖泊的名称和空间分布情况,了解湖泊对河流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6、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以及辨析自然要素间相互影响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反复阅读地图信息,使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掌握我国河流、湖泊的基本状况,建立河流、湖泊空间分布的观念。通过教师的提示和学生的讨论,掌握河流、湖泊的空间分布、水文特征的形成与其它自然要素间的关系。

  态度、情感、价值观

  教学中,通过学习我国河湖众多、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等知识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通过河流水文特征的研究,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即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识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名称、分布状况,外流区和内流区,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湖泊对河流的影响。

  难点:辨析河流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间的影响关系,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湖泊对河流的影响。

  2)确定教学策略——说教法

  明确了课程标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后,结合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我决定在教学中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读图分析、讨论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板图板画等方法和手段,完成课标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能力上得到发展,知识上有所收获。

  3)课时安排

  因为教学过程需要连续性,同时在教学中,我能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板图板画等教学方法,所以我把本节教学内容安排在3个课时进行。众多的河流、湖泊作为一课时,长江、黄河各一课时。这样的安排既能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同时又能实现由一般到特殊,由普遍到个例的研究,从而从横向和纵深两个维度认识我国的河流、湖泊,加深对中国自然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流程

  1、导言:

  在导言中我由学生熟悉的家乡入手,设置了几个小问题。我觉得这样的设置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同时,在讨论中还可以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丰富教学。

  2、新课讲授

  一、众多的河流

  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我设计让学生在3.22图中找出长江、黄河、珠江和塔里木河这几条河流,判断河流河水最终流向哪里,从而认识什么是外流河、内流河,进而掌握外流区、内流区的概念。同时,可以借助中国主要山脉、季风区非季风区示意图,掌握内流区外流区的界线。

  对于河流的水文特征,我借助对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图的分析,结合前面学习过的中国的一月气温分布、降水空间分布等示意图,认识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和差异。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主要是借助对内流河分布地区自然环境的研究,认识内流河河水的来源,掌握内流河水文特征。同时又研究了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并通过对塔里木河文字材料的阅读,了解河流在利用过程中,应该怎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京杭运河是通过教材上设置的两个问题和补充的学习材料,来了解京杭运河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我国是一个湖泊众多的国家,但湖泊的分布、性质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湖泊对河流和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这部分教学中,我以学生的研究为主,认识我国外流湖、内流湖的分布,咸水湖、淡水湖的成因,及几个重要湖泊的分布情况,并在研究中了解湖泊的作用。

  3、巩固练习

  把知识的检验,融合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掌握知识。

  4、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讲授的主要内容,并为下一节讲授长江做好铺垫。


2.4《自然灾害》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本节内容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探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对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特地制定了如下的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

2.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整理分析资料,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

通过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我国常见自然灾害分布及成因。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能合作、善实践、喜活动、求知欲较强,对知识的需求已经由表象向本质过渡。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教法主要包括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和小组讨论法等。

本节课学法整体上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播放台风“山竹”登录时的视频,提出问题“什么是自然灾害”,导入新课。

视频的播放,渗透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环节二:讲授新课

1.自主学习识灾害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并进行分类。举行灾害连连看的小游戏,引导学生进行连线对应。

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能力;小游戏的引入,帮助学生加深对自然灾害概念的理解。

2.合作交流析特点

多媒体呈现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得出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的特点。

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得以提高。 

3.角色体验学自救

通过多媒体展示丰富的图片、详实的文字资料,学生通过同桌合作归纳总结我国防灾减灾的成就。

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避灾方法。随后学生通过角色体验的方式,创设虚拟地震来临的情况,学生根据总结的避灾小知识虚拟逃生做法。

这样的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乐在其中地掌握了防灾自救的技巧,真正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环节三:课堂小结

组织“自然灾害知多少”知识竞赛,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本节课所学,既新颖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环节四:布置课外作业

课下分析家乡主要受哪些灾害的影响,并分析应当如何应对。

这样的作业,与乡土地理结合,增加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真正将课堂所学延伸到课下。

如此设计让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主要展示了本节课三大框题的主要内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地图的判读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三、防灾减灾

       成就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2《土地资源》
3.3《水资源》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4.1《交通运输》
4.2《农业》
4.3《工业》


下载完整WORD电子版请扫码关注班班通教学系统公众号发送消息

358】这3个数字获取

 ▼

长按点击关注


打不开百度网盘链接的地区

可长按扫码识别直接下载

 ▼电脑端下载网址
http://jazpan.com/box/731.html

初中语文(微课+课件+教案+练习题)资料汇总

初中数学(微课+课件+教案+练习题)资料汇总

初中化学九年级全册微课+课件教案汇总试卷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汇总下载

初中生物(微课+课件+教案+练习试卷)资料汇总

初中历史、地理微课精讲+预习课件教案资料汇总

初中生物7-8年级微讲课+课件教案试卷汇总下载

初中物理全册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知识点汇总

初中全科资料汇总(含教材、微课、知识点、试卷)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